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 像是一具精準的儀器 |
羅馬綜合音樂廳 聯合式音樂廳 |
---|
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Kansai Airport Terminal
引用: http://www.sj33.cn/architecture/jzsj/200607/9170_6.html
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像一條長長的鋼蟲坐落在伸出海面達5千米的人工島上。
關西國際機場位於大阪灣,於1994年啟用。它之所以建在這個人工島上是因為大阪想要一個離市中心車程在30分鐘內的機場,而這裡是唯一可能的方位。
該機場只用了6年即建造完工,但在此之前必須先修築島嶼。這項工程包括在軟粘土上堆起20米存的碎石。一條長橋把島嶼與陸地連接起來,並直接將公路和鐵路乘客運送到機場。
豪華的玻璃和鋼製建築物形如閃光的機翼。儘管該機場只有一條跑道,但它擁有可供41架飛機同時使用的空間。在以後幾年內,預計每年將有10萬以上的客流通過該機場。
日本關西國際機場位於海洋中心的人工島上。該建築物是由數百根插入大量混凝土中的鋼柱支撐的,可以隨島嶼位置的移動而向上頂起或落下。
由計算機來監控島嶼粘土和碎石的變化。計算機監視著機場服務和組織情況的方方面面,控制著每天大部分時間將涼爽的空氣抽入機場大廳內。
引用: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5414503
日本關西國際機場位於日本大阪市東南,是亞洲著名的航空港之一,也是日本填海造陸工程的代表作。關西國際機場的建設由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和日本建築師岡部憲明(Noriaki Okabe)負責主要設計,另外還有其多位著名的建築師、工程師參與設計。
關西國際機場坐落在大阪海灣一個專門修建的人工島上。因為進入和離開機場的航線全都在海面上空,所以機場能夠全天24小時運行,它也就因此成為進入日本的新大門和通往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中心。旅客航站樓沿著島的一邊伸展,它是一類新奇的肮站樓,在同一中心部位有各種國際航線和國內航線的設備處於不同的樓層,並且所有的飛機都沿著朝兩側伸展的登機翼樓停靠。登機翼樓長度極大,可能是已有的建築物中最長的,並且其完整的內部空間,有1’700米長,的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長的“房間”。然而這個宏大的空間,它的遠景巧妙地變細,它只不過是一系列令人吃驚的空間,一個接一個地在頂棚下不斷向前,就像是向前湧動的波浪。這些空間包括一個稱作“峽谷區”的直接和國際航線大廳陸地側的入口相連的多層大廳,而國際航線出發大廳位於峽谷大廳和登機翼樓之間。
航站樓的外形和其內部空間一樣非常令人吃驚。覆蓋著由不銹鋼板和黑色玻璃組成的彎曲外殼,它看起來既像和島嶼擁抱在一起,又像想要從島嶼上騰飛而去,同時它還極不同尋常,因為它和內部空間的形狀是那麼接近。尤其從空中俯視它時,建築物與它周圍飛機之間的密切關係十分引人注目,其中飛機看起來就像停靠在大型艦母周圍的小型船隻。
航站樓閃閃發光的、對稱的外形具有很強的方向感。這不是因為建築物位置將會發生改變(儘管它將抵禦大量的地震和沉降位移),而是因為建築物緊密按照內部的運動模式成型,因而也能給建築物內的旅客流同樣明確的指示,靜止的飛機將起飛,飛往何方非常明顯。同時,一些曲線也會影響空氣的流動,儘管和外面的空氣流動相比,這裡的空氣流動並不是至關重要的。相反,內部空氣的流動,受沿著頂棚沒有閉合管道的影響,決定了本建築物輕型外殼和結構的形狀。
關西國際機場肮站樓不但外形服從總體幾何學原則,而且其設計本身也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內部邏輯性,它有助於將顧問和合作者的貢獻融合成一個有機的總體。遵循了這些內部準則的地方,結果都是成功的。然而,這種準則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成本削減迫使設計折衷,更糟糕的是,在有些地方,由於擔心建築物規模的約束,重新使用了皮亞諾早期建築物的細節,但結果看起來並不合適。即使是這種失誤,它們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西國際機場航站樓終於實現並融合了很多自19世紀以來就有的思想:創建形式和功能接近完美匹配的建築物,就像機械或有機體。有人爭論說,這些思想不相宜,不可能實現。因為建築物不同於機械或有機體,它不能移動。而該設計中要考慮內部人員、行李和空氣的流動,考慮圍繞建築物外部運行的或停靠在建築物外面的飛機、火車和汽車的位置,同時還要考慮由地震和沉降引起的相當大的位移,因此在這樣的一棟建築物的設計中實現這種思想是最適合不過的。
羅馬綜合音樂廳
引用: http://www.sj33.cn/architecture/jzsj/200607/9170_7.html
意大利建築家倫佐.皮亞納設計這一規模龐大的聯合式音樂廳由三個獨立的劇院組成,圍繞一塊開闊地而建。
這一工程耗資1億4千萬美圓是二戰後羅馬所承建的最大建築之一,該音樂廳的落成將為古城羅馬提供一個享受高雅藝術的場所,音樂廳將舉辦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如室內音樂會,歌劇、當代音樂、芭蕾和交響音樂會。
羅馬長期以來一直沒有一個能舉行古典音樂會的合適場所,更不用說能與其作為歐洲主要國家首府地位相稱的音樂廳。但隨著羅馬音樂廳這個世界上最完善的音樂劇表演中心的完成,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按照它的設計,無論建在哪裡,都將是設備最完善的音樂劇中心,它包括四個不同規模的音樂廳,並配置了大量的排演和可換設備,還有一個綜合音樂圖書館、一個音樂器械博物館、CD和活頁樂譜商店以及咖啡廳、酒吧和餐館。
第四個音樂廳是個露天劇場,造型像碗,這樣使得整個佈局如同三隻甲蟲在一個碗裡吃東西而得到統一。露天劇場上層踏步式座位的下面是地下大廳,它連接各音樂廳,有通向各個音樂廳的入口。地下大廳同樣環繞著露天劇場的後面,並可俯視露天劇場的下層台階和舞台。該舞台是整個設計方案的中心焦點,也是傾斜露天市場的末端,這個露天市場的內容是一個城市空間,旁邊有咖啡館,從北面的街道延伸至此。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