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日本知名建築師 黑川紀章/くろかわ きしょう/Kurokawa Kisho

 

國立新美術館
建築學上一個史詩性標杆
國家藝術中心壯觀的外部設計
建築內部令人驚嘆的格局
東京銀座 中銀艙體大樓
闡釋建築的新陳代謝與共生

較為宏觀的「共生」思想
由機械的時代邁向生命的時代
對於建築與都市的經營觀點
不只單以人類利益為主體
作為生命共同體的生態系
整個地球的系統來重新思考
他致力於生命體的都市化

佛教原點之共生的體現
出國進行多元研究開發創作
他以全球化的國際標準
黑川紀章超越了文化史與日本史的框架
而在世界史的狀況中
讓日本的都市參與全球性計畫

引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91%E5%B7%9D%E7%B4%80%E7%AB%A0

黑川紀章於愛知縣海部郡蟹江町出生。
1953年(昭和28年)東海高校畢業、1957年(昭和32年)京都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並在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建築學攻讀修士(碩士)課程,於丹下健三研究室學習。


黑川紀章與槙文彥、磯崎新、谷口吉生都是丹下健三門生。1959年(昭和34年),與淺田孝、大高正人、槙文彥、菊竹清訓、粟津潔、榮久庵憲司、川添登等人提唱建築理論代謝運動。


 1998年開始成為日本藝術院會員。26歲時組成代謝建築論的團體。提倡從機器的時代往生命的時代改變,其活動足跡遍及德國、法國、美國、義大利、澳洲、中國等地。自98年開始擔任中亞哈薩克共和國新首都阿斯塔納的建設。

主要作品有「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國立文樂劇場」、「廣島市現代美術館」、「奈良市寫真美術館」、「梵谷美術館新館」等等。著有《都市設計》(紀伊國屋書店)、《建築之詩》(每日新聞)、《新.共生的思想:世界的新秩序》(德間書店)等書。

2007年(平成19年)10月12日午前8時42分,黑川紀章於東京女子醫科大学醫院去世

國立新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

引用:http://m-miya.net/blog/japan-architecture.html

undefined

日本東京都港区六本木7-22-2

undefined

建築學上一個史詩性標杆,除了展品外,很多人參觀都是為了欣賞其外部造型和內部結構。不愧為大師的作品,值得一去,非常震撼。內部展品真的只是錦上添花的。

就算只是為了國家藝術中心壯觀的外部設計和建築內部令人驚嘆的格局而來,也是值得的。這裏的建築讓人眼前一亮。

undefined

undefined

東京銀座 中銀艙體大樓


引用: http://www.yufulin.net/2007/10/blog-post_19.html


此為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 1934-)1970-1972年間的設計作品,規模不大,基地面積只有四百平方米多一點,地下一層,地上分別為11層和13層,總建築面積亦為三百平方米多一點,這棟建築是日本「新陳代謝論」(Metabolism)的具體展現。

undefined

正面


建築以140個正六面體的艙體著附在核心筒之上,艙體與艙體之間並無特殊對應關係,亳無規律可尋,完全不同於一般現代主義建築合乎理性和邏輯的標標準。中心為兩個以鋼筋混凝土建構的核心筒,灰色,包含樓梯間、電梯間,以及各種設備管道;艙體統一在集裝箱工廠預制,表面為防風雨塗飾,尺寸只有2.5m× 4m,卻包含完整的廚房衛浴設備、儲藏空間及一張人床,滿足最低限度的生活要求。艙體可以作為公寓或者研究室空間,幾個艙體連接也可以滿足家庭生活所需。每個艙體用四個高強螺栓固定在混凝的核心筒上。

undefined

另一側看正面。 

 根據建築師的設想,這些艙體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願望來增加、減少或是更換。雖然這種想法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但卻體現了建築一種不同現代派建築追求確定、永恒,而將建築當作一個可以改變、有生命的有機體的建築觀。建築師黑川紀章在談到這座建築時曾經說過:「這一工程的中心思想並不是求大量生產的優越性,而是尋求在自由的布置單體空間的過程中表達新陳代謝的可能性,同時也是為了獲得一種技術上的信心。」可見,這種靈活更新的「新陳代謝」的觀點是建築師在這座建築中最想表達的。

undefined

靠近一點。


在1960、1970年代,當日本建築一味追求大量建造、不注重居住品質的時代,他早已強調生態、有機,並且在他的作品中實踐理念。


 著作百來本,闡釋建築的新陳代謝與共生

在日本,甫開幕的國立新美術館、聞名的廣島現代美術館等公立美術館建築大都出自其手,不僅在國際間獲獎無數,他1972年為東京打造的中銀膠囊大樓甚至被選為世界遺產。不僅日本,他在世界40多個國家早已矗立重量級建築,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新館、吉隆坡 新國際機場、中國南京藝蘭齋美術館、哈薩克首都的都市規劃等。

 在《從新陳代謝到共生》這篇文章中,黑川紀章提出了「新陳代謝論」的主要觀點:

 新陳代謝建築被認為是一場面向未來的高技術建築運動,但這僅僅是一表面的和片面地描述,其哲學要點是:
 ──對機器時代的挑戰,強調生命和生命形式。
 ──復甦現代現代建築中被丟失或忽略的要素,如歷史傳統、地方風格和場所的性質。
 ──不僅強調整體性,而且強調部份、子系統和亞文化的存在與自主。
 ──文化的識別性和地域特性未必是可見的。正如人體的信息通過脫氧核糖酸傳遞給後代一樣,傳統因其不可見的哲學、生活方式和審美信碼而受到重視。這展示了有可能通過最先進的當代技術和材料表現地域的識別性。
 ──新代謝建築的暫時性。佛教的「無常」觀念表示的動態平衡代替了西方審美思想的普性和永恒性。
 ──將建築和城市看作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開放的系統,就像有生命的組織一樣。
 ──歷時性,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共生;共時性,不同文化的共生。
 ──神聖領域、中間領域、模糊性和不定性,這些都是生命的特點。
 ──作為信息時代建築的新陳代謝建築。隱性的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學提供了建築的表現方式。
 ──重視關係勝過重視實體本身。: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arrow
arrow

    chenya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