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生於建築商世家
他還是個小男孩時
就愛在工地上攀來爬去
對沙石神奇地變成房屋
與橋樑驚詫不已
由於整日泡在建築工人中間
他對建築藝術與材料的崇敬與日俱增
巴黎的龐畢度中心
活潑靚麗五彩繽紛的通道
加上晶瑩透明蜿蜒曲折的電梯
成了巴黎公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他設計的博物館更是讓人望塵莫及
用關西機場美妙絕倫的候機樓
裝點日本大阪灣的一座人工島
他還在新喀裡多尼亞的努美阿
建了一所高聳入雲的木棚狀文化中心
注重建築藝術技術
及建築周圍環境的結合
他的建築思想嚴謹而抒情
在對傳統的繼承和改造方面
大膽創新勇於突破
人、建築和環境完美的和諧
並以熱誠的態度
關注著建築的可居住性
與可持續發展性

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

龐畢度藝術和文化中心
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公共圖書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工業美術設計中心
音樂和聲響研究中心
整個建築物由28根圓形鋼管柱支承
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牆以外
沒有一根內柱
也沒有其他固定牆面
各種使用空間由活動隔斷
屏幕家具或欄杆臨時大致劃分
內部佈置可以隨時改變
使用靈活方便
龐畢度中心外貌奇特
鋼結構梁、柱、桁架、拉桿等
甚至塗上顏色的各種管線
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
紅色的是交通運輸設備
藍色的是空調設備
綠色的是給水、排水管道
黃色的是電氣設施和管線
在面對廣場一側的建築立面上
懸掛著一條巨大的透明圓管
裡面安裝有自動扶梯
作為上下樓層的主要交通工具

 

 

 

 

 

 

 

 

引用: http://www.sj33.cn/architecture/jzsj/200607/9170.html

倫佐  皮亞諾(Renzo Piano)於1937年9月14日出生於意大利熱那亞(Genoa)一個建築商世家,皮亞諾的祖父、父親、四位叔伯和一個兄弟都是建築商人,當他還是個小男孩時,就愛在工地上攀來爬去,對沙石神奇地變成房屋與橋樑驚詫不已。由於整日泡在建築工人中間,他對建築藝術與材料的崇敬與日俱增。1964年,皮亞諾從米蘭科技大學獲得建築學學位,開始了他永久性的建築師職業生涯。他先是受僱於費城的路易斯?康工作室、倫敦的馬考斯基工作室,其後在熱那亞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裡,他開始了一系列試驗性的設計:煉油廠、展覽館的陳列廳、多功能醫院等等。儘管皮亞諾深受多位建築大師作品的影響,但自出道之日起,他就特立獨行,決不墨守成規、拾人牙慧,並且始終偏愛開放式設計與自然光的效果。

1969年,皮亞諾得到了第一個重要的設計項目:位於日本大阪的工業亭。這個設計吸引了許多讚賞的目光,包括一位出生於法國、說著英語的年輕建築師理查德?羅傑斯。他們發現彼此有許多的共同點。

1971年,一個工程商建議皮亞諾與羅傑斯合作參加巴黎的龐畢度中心國際競賽,他們最終贏得了這個競賽。活潑靚麗、五彩繽紛的通道,加上晶瑩透明、蜿蜒曲折的電梯,使得龐畢度中心成了巴黎公認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自蓬皮杜項目之後,皮亞諾以他層層疊疊的建築圖紙營造了世界性的聲譽,日本、德國、意大利和法國都有他大膽的商業性和公共建設項目,他設計的博物館更是讓人望塵莫及。

1977年,皮亞諾開始與結構工程師彼得?雷斯合作,並成立了皮亞諾&雷斯設計事務所。1980年以後,他的事務所改稱為倫佐?皮亞諾建築工作室,並在巴黎和熱那亞設立常駐辦公機構。

因為休斯頓menil博物館和瑞士巴塞爾附近的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人們對皮亞諾的讚譽之聲不絕於耳。他用關西機場美妙絕倫的候機樓裝點日本大阪灣的一座人工島。他還在新喀裡多尼亞的努美阿建造了一所高聳入雲的木棚狀文化中心。在那裡,通過煞費苦心地了解當地的習俗、信仰與審美情趣,他贏得了對西方殖民控制戒心重重的土著長老們的支持。

皮亞諾注重建築藝術、技術以及建築周圍環境的結合。他的建築思想嚴謹而抒情,在對傳統的繼承和改造方面,大膽創新勇於突破。皮亞諾用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實現了先輩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同樣深遠的理想―人、建築和環境完美的和諧,並以熱誠的態度關注著建築的可居住性與可持續發展性。

皮亞諾的作品範圍驚人,從博物館、教堂到酒店、寫字樓、住宅、影劇院、音樂廳及空港和大橋。在他的作品中,廣泛地體現著各種技術、材料和各種思維方式的碰撞,這些活躍的散點式的思維方式是一個真正具有洞察力的大師和他所率領的團隊奉獻給全人類的禮物。

正如為皮亞諾撰寫了卷帙浩繁的生平傳記的作家皮特?布坎南所言,皮亞諾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建築作品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與其他建築師一望即知的建築模式不同,皮亞諾作品的識別標誌是它們沒有識別標誌。皮亞諾本人對於那些排斥教條和主義的年輕建築師們來講是一個榜樣和激勵,他的作品沒有浮誇的表情,透露出稀有而溫暖的人文精神,執著地關心著天空、大地和人的內心,在現在這種一味張揚個性、標榜自我的大潮流下顯得冷靜而清醒。

在白宮舉行的普利策獎頒獎晚會上,皮亞諾說道:“你可以不去讀糟糕的書,也可以不去聽糟糕的音樂,但你不能不天天去面對你家門前醜陋不堪的高樓大廈。1945年戰後重建的奇蹟開始時,我正好7歲。當時的社會打著發展和現代化的旗號,說了並做了許多極其愚蠢的事。但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 '發展'一詞確實意味著某些東西。我們在一年年的時光流逝中漸漸遠離了戰爭的恐懼,我屬於終其一生不斷嘗試新方法的那一代人,什麼清規戒律、條條框框都不放在眼裡,我們喜歡推倒一切重來,不斷地冒險,也不斷地犯錯誤。

但同時,我們也熱愛我們的過去。所以,一方面我們對過去充滿了感激,另一方面又對未來的嘗試與探險充滿了熱情。因此我們乘風破浪,永無止息地超越過去。” 

從業三十餘年的皮亞諾,巴黎馬萊區的工作室讓他體會到活躍的社會生活,感受社會前進的脈搏,而在他的家鄉熱那亞,有他的童年和夢想,那裡是他理想的起點和源泉。那個坐落在大海與山岩之間有著蝴蝶翅膀般屋頂的半岩半船形工作室,是他心靈寧靜的港灣。他的設計生活,在熱鬧與安靜之間、嚴謹與寫意之間、理性與情感之間交替游弋。

法國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

引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E%90%E7%95%A2%E5%BA%A6%E4%B8%AD%E5%BF%83

undefined

龐畢度藝術和文化中心,簡稱龐畢度中心,在法國巴黎市中心區,距盧佛宮和巴黎圣母院各約1000米。英國建築師R.羅傑斯和意大利建築師R.皮亞諾合作設計,建於1972~1977年。

  龐畢度中心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公共圖書館,建築面積約16000平方米;現代藝術博物館,約18000平方米;工業美術設計中心,約4000平方米;音樂和聲響研究中心,約5000平方米。連同其他附屬設施,總建築面積為103305平方米。除音樂和聲響研究中心單獨設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幢長166米、寬60米的六層大樓內。大樓的每一層都是一個長166米、寬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間。整個建築物由28根圓形鋼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牆以外,沒有一根內柱,也沒有其他固定牆面。各種使用空間由活動隔斷、屏幕、家具或欄杆臨時大致劃分,內部佈置可以隨時改變,使用靈活方便。設計者曾設想連樓板都可以上下移動,來調整樓層高度,但未能實現。

  龐畢度中心外貌奇特。鋼結構梁、柱、桁架、拉桿等甚至塗上顏色的各種管線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紅色的是交通運輸設備,藍色的是空調設備,綠色的是給水、排水管道,黃色的是電氣設施和管線。人們從大街上可以望見複雜的建築內部設備,五彩繽紛,琳瑯滿目。在面對廣場一側的建築立面上懸掛著一條巨大的透明圓管,裡面安裝有自動扶梯,作為上下樓層的主要交通工具。設計者把這些佈置在建築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樓層內部空間不受阻隔。(巴黎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1972~1977年建,R.羅傑斯和R.皮亞諾設計) 羅傑斯解釋他的設計意圖時說:“我們把建築看作同城市一樣的靈活的永遠變動的框架。……它們應該適應人的不斷變化的要求,以促進豐富多樣的活動。”又說:“建築物應設計得使人在室內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動。自由和變動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藝術表現。”羅傑斯等人的這種建築觀點代表了一部分建築師對現代生活急速變化的特點的認識和重視。60年代在英國出現過的“阿奇格蘭姆”建築學派的主張,與此相似。就廣義而言,龐畢度中心的建築設計也可以說是代表了現代建築中“重技術派”的作品。

  龐畢度中心的建築設計在國際建築界引起廣泛注意,對它的評論分歧很大。有的讚美它是“表現了法蘭西的偉大的紀念物”,有的則指出這座藝術文化中心給人以“一種嚇人的體驗”,有的認為它的形象酷似煉油廠或宇宙飛船發射台。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圖片來源:網路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陽設計 的頭像
    晨陽設計

    晨陽共好機構-晨陽開發設計有限公司

    晨陽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