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新竹縣的竹東圳第一號隧道入水口由於保存完整,近期將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圖/新竹縣文化局提供

新竹縣的竹東圳在日治時期動工興建
至今已超過90年
竹東圳婉蜒穿行於竹東丘陵東北麓
中間共經過13座隧道
6座水路橋、3座虹吸工
及明暗渠等不同型式結構物
為了加強水路橋的的結構
在水泥圳道上方加上一條一條的橫梁
一格一格的外觀看起來就像口琴的孔
所以被稱為口琴橋
虹吸工也是為了克服地形
而衍生出的水利工法

引用: https://udn.com/news/story/7322/3595588?from=udn_ch2cate6641sub7322_pulldownmenu

2019-01-15 23:41聯合報 記者陳斯穎/新竹報導

新竹縣的竹東圳在日治時期動工興建,至今已超過90年,竹東圳婉蜒穿行於竹東丘陵東北麓,中間共經過13座隧道、6座水路橋、3座虹吸工及明暗渠等不同型式結構物。其中,第一號隧道入水口由於保存完整,近期將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新竹縣文化局表示,竹東圳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元年(1926年),由竹東二重埔仕伸林春秀等人起造,以人力一鑿一鋤開闢,昭和三年完工通水,圳路總長21公里,隧道上刻有「創設功勞者林春秀」8個字。

第一隧道位於竹東鎮軟橋里的南清公路旁,是至今少數還保持原貌的隧道,隧道採磚造,造型古樸優美,更承載了竹東圳的歷史意義。新竹縣古蹟歷史建築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將竹東圳第一號隧道入水口登錄為歷史建築予以保護,近期即將公告。

關心新竹縣市老屋發展、文史的前竹北市民代表許育綸建議,應將竹東圳線上保存較完整的構造物,如虹吸工、四座口琴橋(水路橋)一起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史工作者薛琴則希望竹東圳全線都能成為文化景觀,因為21公里的圳路上有豐富的水利工程,是過去竹東灌溉農田、成為米之故鄉的重要關鍵,更是孕育科學園區的水源。

在過去沒有抽水馬達的年代,開鑿水圳得先克服各種地理條件,遇到溪谷,就必須做一座供水通行的專用橋,也就是口琴橋。當時為了加強水路橋的的結構,在水泥圳道上方加上一條一條的橫梁,一格一格的外觀看起來就像口琴的孔,所以被稱為口琴橋;虹吸工也是為了克服地形而衍生出的水利工法。

文化局表示,根據委託中原大學 辦理竹東圳文化景觀的調查報告,虹吸工、口琴橋等相關設施,涉及範圍廣大、產權複雜,故以公有及所有權人意願高的文化資產先指定登錄。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晨陽設計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henyang/ 

arrow
arrow

    chenya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