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森
嘉義長庚醫院
|
天津薊縣盤山北少林寺
|
---|
引用: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5%9F%B9%E6%A3%AE/4609268
劉培森,男,1956年出生。著名建築師,曾經是台灣知名的企業台塑王永慶女婿(他與王永慶女兒王瑞慧結束婚姻關係)。劉培森曾擔任中原大學 建築系兼任副教授。其實,在台灣清一色留美建築體系裡,劉培森卻是建築師界的另類角色,他是國內少數留法也留美的雙料建築師。
劉培森出生在書香世家,父親劉侃如曾是台視總經理,後來曾擔任新聞局顧問,是電視圈的聞人。
1991年,劉培森在台灣正式創業,一開始並沒有接台塑的案子,多以政府設計競圖案為主,直到第二年,林口長庚護專第二教學大樓建築設計項目主動來找他,開啟他與台塑近十五年的合作關係。
當年林口長庚美容中心改造案,劉培森大膽設計媲美五星級飯店的看診環境,當時,不少台塑老臣都捏了把冷汗,擔心開幕當天,董事長王永慶會大發雷霆。因為對台塑而言,成本考慮第一,華麗的裝潢是當時所不允許。但是,萬萬沒料到,劉培森的創舉卻獲得董事長認同。
從事建築規劃設計四十餘載的劉培森建築師,出生於韓國首爾 ,啓蒙於台北復興小學。青少年時期起旅居海外,香港培正中學初、高中畢業後,轉赴日本東京上智大學就讀大學預科。大學負笈法國巴黎國立建築學院,師承Beaux-Arts傳統建築美學精髓,歷時十年取得博士學位;復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攻「人工智慧於建築型態學的運用」,取得數位建築碩士學位。二十五年持之以恆求學階段,接受東、西方文化洗禮的成長歷程,以及長年親炙世界藝術之都巴黎的高度美感薰陶,影響日後「創意思維與設計理念的建構」至鉅。
1986年劉培森建築師應中原大學 禮聘返台任教,於建築系設計課程授業解惑,2000年晉升大學教授。1987年劉培森建築師通過考選部專門職業及技術高等考試,取得建築師資格。1991年創立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迄今員工人數150人;2008年榮獲「第十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2012~2014年當選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會員代表,擔任常務理事。
劉培森建築師秉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導向,不斷努力提升人性化建築的空間機能與開創美學視野,樹立「務實與創意」兼籌並顧的風格、形象與口碑。經過多年勤奮耕耘,除了贏得許多國際建築設計競圖首獎,近年來陸續完工作品更屢獲國家等級之卓越獎肯定,如:「桃園長庚醫院」、「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高雄2009世界運動會主場館」、「台中新市政中心」、「苗栗客家文化中心」、「高雄世貿會展中心」、「高雄市立圖書館 總館」等代表項目,別出心裁且備受各界矚目。
學歷
法國巴黎國立建築學院博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
專業履歷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1991-迄今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任設計師1988-1991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SIGUS PROGRAM策劃1984-1986
法國巴黎SOVIM工程公司工程督察1982-1983
法國巴黎ATELIER CICONEST設計師1981-1982
專業會籍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台北市連絡處第15屆顧問
中華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會員/ 台灣都市設計學會會員
台灣建築學會會員/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會員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會員/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會員
法國巴黎註冊建築師
教學資歷
私立中華大學 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兼任特聘講座教授2007-2009
私立中塬大學建築系兼任教授2000-2002
私立中塬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1986-2000
私立東海大學 建築系兼任副教授1988-1989
嘉義長庚醫院
自1991年劉培森開始自主創業以來,開始都是接受政府工程,在之後就開始接受長庚體系醫院的設計工作,註冊設計了桃園長庚經念醫院、嘉義長庚醫院、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護理之家、長庚醫院雲林分院、廈門長庚醫院等長庚體系醫院的設計工作。把長庚醫院打造成了世界知名的醫療機構!
引用:http://www.twarchitect.org.tw/2012.03/A1-3.htm
引用:https://www1.cgmh.org.tw/branch/jia/about.htm
嘉義縣高居台灣本島西部縣市高齡化社會門檻之冠,但是醫療資源卻相對匱乏,尤其欠缺較具規模的綜合醫院,造成縣民就醫的不便。嘉義縣政府有鑑於此,評選縣治都市計畫區北側,推動「醫療專用區」,並於民國八十七年台灣省都市計畫委員會議通過本項計畫。
規劃目標
基於台灣中南部地區整體健康照護需求與相關醫護人才之培育、供給、發展之預測結果,以及縣府規劃「醫療專用區」必須整體開發之規定,興辦事業目標包含一般病房至少2000床的綜合醫院、至少容納4000名學生之專科級以上的護理學校、照護規模至少2000床的護理之家、以及至少能容納500名老人的安養中心。
嘉義縣朴子市與太保市交界處,鄰近嘉義縣政府與台灣高鐵嘉義站,行政與交通機能極為便利,然而這片土地原先是一片甘蔗園,因本院 王創辦人永慶及王永在昆仲感於當時嘉義地區醫療資源缺乏,為提供民眾充足與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而興建本院於此。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於90年12月28日取得開業執照,在91年1月16日由本院 王創辦人永慶親自主持開幕儀式,開始為雲嘉南地區民眾提供優質的門診、急診與住院醫療服務。
走過十三年,硬體上本院由先前醫學第一與第二大樓到現今之綜合醫學大樓,總病床數為1,371床,醫療服務量提供更為充足,為雲嘉南規模最大的醫院,且就醫環境更兼具空間寬廣與隱私保護,醫療品質近年來更榮獲諸如醫院評鑑特優及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之多項肯定,具有醫學中心級的醫療服務水準,也肩負起更多為民眾健康照護之責任。
本院這片醫療專用區內,除提供就醫之綜合醫學大樓外並已完成設立護理之家、產後護理之家與長庚科技大學嘉義分部,後續也將規劃老人健康產業,要創造一個讓老人畢生經驗所累積的智慧結晶,能綿延薪傳文化的環境,不但提升嘉義地區民眾急、慢性疾病就醫的服務水準,改善老年人的頤享天年的生活品質,而且又可以增加年輕人求學與就業的機會,在全區整體規劃中,各項公共設施齊備,交通便捷,環境優美,也將使嘉義地區民眾多一個休閒遊憩的好去處。
北少林寺重建案
參加“面試”,他原無興趣。當時現場有四五十人,除了官員和少林寺人員外,還有很多國際知名建築師。他因無心得標,因此沒有發表“我要怎麼蓋少林寺”,反而大談理念式的意見,例如少林寺不需急著蓋硬件,應該恢復500年前的文化;著重發揚“禪武醫藝”傳統價值和哲學等。
沒想到,這種沒有包袱的言論讓現場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月後釋永信又邀請他暢談理念,雙方深談後,劉培森竟接到了這個案子。
大陸河南嵩山 少林寺斥資20億元,要進行天津少林寺分院、薊縣盤山北少林寺重建工程,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角逐,結果由台灣的建築師劉培森拿到重建案。
劉培森發下豪語:要讓北少林寺“再站一千年”。是以巨型木構建築為本,例如唐代的斗拱形制,屋頂高度較平緩,檐柱比例也較粗獷。另外,他還要把高科技放到北少林寺,蛻變成“智慧型的現代廟宇”,有許多節能的綠建築設計,照明將使用省電的LED燈,屋頂則有太陽能板可以供給電力,屋頂也有可以承接雨水的裝置,用來澆花及沖馬桶;甚至還將建置無線網絡。
引用:http://www.rickyliu.com.tw/project.php?id=36
在設計的內涵裡注入傳統與人文
“要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發揮的設計也是奠基在中國五千年的人文素養上面,如此,中國建築才能在世界舞台展露頭角。 ”
劉培森設計的天津薊縣盤山北少林寺,遵循傳統禪宗寺院的形制,運用對稱格局、建物秩序發揚建築設計,順應地形與自然融合的理念,作為佛教精神向度的實踐,兼具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時代創新的精神,發揮“境教”功能,創造出自然質樸又不失現代功能的環境。 劉培森特別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在北少林寺重建案的討論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築師紛紛用設計理念試圖打動方丈釋永信的時候,劉培森卻發言稱:少林寺不應該馬上建造寺廟。他以陪伴女兒一起看迪斯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感悟作為解釋:精彩文化的歷史故事可以被美國人挖掘出來,包裝成影視商品營銷全球。而我們血脈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精髓,應該由我們來發揚光大;觀念延伸到現實中的少林寺,則應該把真正追求的“禪武醫藝”傳統價值,注入到作為核心品牌建立中,而後才能形塑出外在硬件設施的建築。
建立在少林禪宗、盤山架構與方丈的設想,融合傳統寺院建築形體、現代功能,最終建構成響應時代的禪修山林之寺。 在後來與方丈的重建構想交流中,劉培森再度結合了北少林寺建造所在地,天津薊縣盤山的生態環境,規劃出一個屬於二十一世紀,與時俱進、智慧化、高智慧的綠建築少林寺,而不是複制一個傳統寺院建築而已。如此兼具現代與傳統的設計思維,最終讓方丈決定將寺院重建案交給劉培森建築師來完成。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晨陽設計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he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