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瓜藝文館因應明年大溪老街 邁入起工滿百年,製作「藏寶屋」存錢筒特色文創品。 記者許政榆/攝影
明年桃園大溪老街 邁入「起工」滿百年
位在老街上的「達文西瓜藝文館」
別製作大溪牌樓造型「藏寶屋」多功能存錢筒
利用傳統建築工法卡榫、榫卯等
將大溪文化融入文創產品
傳承工法也讓文創商品走進年輕市場
街屋立面牌樓外觀為西洋式樣
老街上不少老屋牆面
使用傳統土埆磚穿瓦杉斗子砌工法打造
造就了中西合併的建築特色
不懂傳統建築的年輕人
也可輕易透過「藏寶屋」了解古早建築技法
也傳承大溪文化
引用: https://udn.com/news/story/7322/2613788?from=udn_ch2cate6641sub7322_pulldownmenu
2017-07-30 23:08聯合報 記者許政榆/桃園報導
明年桃園大溪老街 邁入「起工」滿百年,位在老街上的「達文西瓜藝文館」,特別製作大溪牌樓造型「藏寶屋」多功能存錢筒,利用傳統建築工法卡榫、榫卯等,將大溪文化融入文創產品,傳承工法也讓文創商品走進年輕市場。
達文西瓜藝文館館長黃建義表示,大溪老街 歷史牌樓起造於西元1918年,街屋立面牌樓外觀為西洋式樣,但街屋本身建於清朝,加上老街上不少老屋牆面,使用傳統土埆磚、穿瓦杉、斗子砌工法打造,造就了中西合併的建築特色。
「藏寶屋」存錢筒特色文創品,融合傳統建築工法卡榫、榫卯。 記者許政榆/攝影
黃建義指出,過去農村人家,用泥土、木板、稻稉來製作牆面,稱為「土埆磚」,遇雨天牆面會鬆動常需修補。清朝研發新工法,改用瓦片中間用竹子穿過固定於牆面,稱為「穿瓦杉」。富有人家會使用40平方公分,厚3公分的「斗子砌」,目前大溪老厝源古本舖、李騰芳古宅 仍可看得到斗子砌工法。
黃建義說,原本構想為大溪牌樓「紙雕紀念品」,但後來認為大溪最著名的是木藝產業,便花兩個月時間研發木板製「藏寶屋」存錢筒,也將這些老街建築的工法融合在內,上面屋頂打開後還可做手機座、筆筒,即便不懂傳統建築的年輕人,也可輕易透過「藏寶屋」了解古早建築技法,也傳承大溪文化。
他也在藝文館內規劃「大溪文化研究室」,裡頭藏有上百冊文史資料,未來可供地方同好、大學研究教授、研究員前來使用,也將陸續舉辦地方文化展覽。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晨陽設計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he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