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依謙
以時間換空間 北航新主樓 一般的櫻花紅顏色會發粉白 |
關於設計細節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 國家科研機構的辦公及實驗樓 |
---|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design/34zj9y.html
北航新主樓
「匠心其實是一件非常實在的事。建造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是建築師與各方博弈的過程。當分歧出現,不放棄嘗試,就是通往匠心之作的第一步。
2003年,葉依謙第一次獨立主持項目,負責北航新主樓的建造。當時「非典」剛剛過去,學校對項目進度要求很緊,投資也嚴格控制在一定標準之內。北航新主樓總建築面積為22.65萬平方米,可容納上萬學生同時上課。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儘可能讓建築更完善,成了葉依謙每天醒來就要思考的事情。
北航新主樓——剛竣工時的內庭院夜景
北航新主樓——內庭院平台與大台階
直到十多年後,他還清楚地記得當時鋪設地面的情形。從一層到六層,每一層的房間門口都砌著一個小矮牆,工人們將房間註上水,拿著磨石機低頭作業。「現制水磨石這種工藝現在已經很少用了,因為它對人工要求非常高,而且本身施工過程也有污染,所以一般現在甲方不太願意做。但是,當時我們做了各種方案的比對之後,覺得還是要做這種現制水磨石。」
葉依謙介紹說。當時他們幾乎把全北京能做現制水磨石的施工隊都給找來了,六個樓層同時開工,場面頗為壯觀。之所以堅持這樣做,是葉依謙考慮再三的結果。北航新主樓是一座教學樓,要有足夠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如果地面用普通的瓷磚,或者PVC地板,可能三五年就要大修一次。直到現在葉依謙都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十多年前花費的功夫是值得的,今天再看北航新主樓的教室地面,基本上沒什麼磨損,還和當時一樣。
因為是第一次獨立主持的項目,所以北航新主樓的許多建造細節,葉依謙仍記憶猶新。
北航新主樓——啞光面櫻花紅石材幕牆的質感
北航新主樓選用石材幕牆,當時校方指定了櫻花紅。這是一種最普通的石材,許多建築都會使用它作為外牆。然而現在你站在北航新主樓下,會感覺這裡的外牆很不一樣。一般的櫻花紅顏色會發粉白,而北航新主樓的外牆則呈現褐黃色的暖色調。之所以呈現這種區別,是因為葉依謙將石材進行了特殊處理。
當時學校已經指定了石材,而櫻花紅的質感並不符合葉依謙的設計。既然石材不能更換,為了建築的最終效果,就只能在石材的表面處理上做文章。為此,葉依謙和團隊做了很多測試。最後,他們用磨石機在石材上磨,當拋光度一點點變低,他們終於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啞光。啞光面會產生漫反射,使得櫻花紅呈現一種暖色調。在反覆測試之後,葉依謙終於找到了各方都能滿意的結果。
「一般來講,時間是損耗型的,但在我們的建築里,感覺時間是一個加分的元素。
從1996年畢業,葉依謙作為建築師已經度過了20個年頭。最近由於工作原因,他去了北航新主樓一次,意外發現了一個細節。北航新主樓是一個圍合式的布局,內院有個半下沉的平台,葉依謙在平台周邊設計了一圈樹木。最初的時候,他預期參天的樹木將平台包圍,人們從平台望向教學樓,會有種綠樹掩映的感覺。2006年北航新主樓竣工,當時正值隆冬,只能從各地買一些樹苗種在平台周圍。那時候完全沒有葉依謙預期的綠樹掩映的效果,反而充滿了肅殺的氣氛,被北航的學生戲稱為「英雄冢」。
今年葉依謙去的時候,發現當年的小樹苗已經個個成材,十年間長成了參天大樹。站在樹林間,他感覺這是時間最迷人的地方。「一般來講,時間是損耗型的,但在我們的建築里,感覺時間是一個加分的元素。十年之後,這個房子的感覺和我的最初預期越來越接近了。」葉依謙笑著解釋道。
北航新主樓——剛竣工時的內庭院
北航新主樓——竣工兩年後的內庭院
北航新主樓——竣工兩年後的內庭院平台
跟建築打了20年交道,時間在他這裡成了加分項目,也是他格外關注的一部分。雖然也在不斷追求著更高的技藝,但他並不願意將自己定義為「匠人」。他認為匠人就是要不惜工本,為了達到自己的預期不惜時間。而建築師要受很多條件制約,無法像匠人一樣隨心所欲。
他只是希望以匠人作為目標來要求自己,提醒自己朝著更完美的方向努力。葉依謙表示:「現在有太多東西我們是無法左右的。隨著整個市場的冬天到了,總體業務量在減少,我們希望以時間換空間,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每個項目里。冬天裡,我們去深耕,去精雕細刻,至於這種空間能否出現,我們也在期待。」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大門洞與內庭院
「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反覆推敲,這個過程好像沒有盡頭。
在永豐基地建成的2010年,葉依謙寫下這樣一句話——「建築師的作品一旦實現,就融入了現實。」從紙面上的設計圖稿,到現實中的高樓大廈,對於建築師來說,這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葉依謙希望團隊里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全程工作的建築師,可以參與到前期規劃、工程設計、後期施工的全過程。作為一個合格的建築師,不光要有出色的專業能力,還要有良好的情商。因為建造的過程中,建築師需要跟許多人打交道,要充分領會甲方的意圖,要跟施工單位保持融洽的合作關係。從圖紙到實物,這中間的每一環對建築師都是一種考驗。
葉依謙說:「我們團隊的一個基本宗旨就是全程。我們的設計實際上要貫穿到整個項目竣工的,也就是說在施工過程中,這個設計並沒有結束,其實有大量的、深入的設計過程是在它的施工建造過程中,才會一點點在實現。」所以,對於每個項目,他都要求主創建築師要頻繁地下工地。比如說在北京本地的項目,每周去是必須的,如果有問題的話,建築師要隨時到,隨時解決。即使是外地項目,也要有常駐建築師,保持及時的溝通交流。
正是在不斷下工地的過程中,葉依謙發現並解決了不少問題。比如,幕牆跟地面交接的地方,永遠是建築的一個弱點。這個地方稍微收不好的話,將來冬天颳大風的時候,室內就會聽見哨音,甚至有時候會漏風。而正是這個關鍵的薄弱環節,恰恰是屬於「三不管地帶」。他描述道:「這個地方往往是總包跟幕牆的分包商扯皮的地方。幕牆會說,你總包該收這口,總包說,你幕牆該收這口。然後作為設計來說,你們誰收都行,反正這事根本不是我的事。」然而,互相推諉是沒有用的,只會造成將來建築的質量問題。
當發現這個問題後,葉依謙和團隊決定必須改進。他們會在構造圖上將這一部分畫得非常清楚,而且把介面分工定好。在設計環節,他們就指定好總包跟幕牆必須在哪個節點上銜接,從而保證每個節點雙方銜接的可靠性,這樣牆體才能夠完全封閉。
講起建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葉依謙習慣性地摩挲著雙手,他說:「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反覆推敲,這個過程好像沒有盡頭。」說完以後,他又重複了一句:「沒有盡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
他說:「這個項目給我觸動最大的是,關於設計細節,怎麼去跟甲方溝通,才能得到一種最準確的回應,這種交流其實很重要。我覺得這也是我們迄今為止完成度最高的作品。因為有這麼一個甲方,我們的施工一點都沒走樣,幾乎百分之百是按照設計做出來的。」
在這個項目中,方案在不斷修改,把葉依謙原本的預期全部粉粹了,而最終的成品是與甲方交流碰撞出的結果,這又讓他很滿意。十多年以來,3A2設計所也一直堅持著這種工作方式——量體裁衣般地進行設計。葉依謙表示:「我們不是做成衣的,而是高級定製的裁縫。作為建築師,跟客戶做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我覺得才有意義。」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帶天窗的門廳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門廳的多層級空間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內庭院與檐廊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門廳二層連橋
中船系統工程部永豐基地——街景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