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南京南捕廳大阪巷西側地塊改造項目 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
雲夕戴家山鄉土藝術酒店 傳承了戴家山建築文化的載體 |
---|---|
南京南視覺畫廊改擴建 當代藝術作品體積偏大 |
南京大學戊己庚樓改造項目 戊己庚樓是典型的民國建築 |
引用:http://www.azlarchitects.com/main/
南京南捕廳大阪巷西側地塊改造項目
設計時間:2011
建成時間:2013
項目地點:南京
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
南捕廳街區,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富有江南典型風格的傳統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特色,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開發潛力。
內心對傳統城市記憶和傳統建築深深的愛,讓我們勇敢地接下了這個案子。如何創造出結合南京特色的舊城更新改造方式;如何處理好街區更新經濟平衡與傳統歷史文化特色保護;城市現代功能與城市傳統記憶的關係,成了本方案的重點。
我們主張保留歷史文脈,沿襲傳統建築空間,尊重傳統城市肌理,規劃設計著重考慮延續歷史文脈和開發甘熙故居旅游資源兩大因素。為了避免出現過大體量的建築,我們著重重新塑造了南捕廳、大阪巷、二三期之間三條街巷的步行空間……
雲夕戴家山鄉土藝術酒店
設計時間:2014
建成時間:2015.10
項目地點:浙江桐廬
建築規模:1000㎡
這些建築空間傳承了戴家山建築文化的載體,也延續畲族民族原有的文化。就如同建築師張雷的宣言:反設計的設計,非山村的山村生活。他認為到鄉村做設計的原則是「動作要少,不是去改變、去創造,而是去敬畏」
建築師張雷的設計理念:在滿足新的使用需求和美學的基礎上,儘量保持原建築的歷史形態,這才是真正有內涵的設計。而這樣回歸使用的理念打動了我,畢竟能夠在原有的古建築中過著現代人的生活,這樣的反差跟體驗令人難忘。在這份理念的導引下,張雷建築師在桐廬戴家山村還有一系列的鄉村實踐項目
人屋村林隱入戴家山
戴家山民宿的入口就位於進村前的半山腰上,雖然臨靠馬路邊,但開車經過時卻很容易因為它的低調而錯過。順著入口步道往下走去,石頭的鋪面搭配兩旁的籬笆,有點和風的味道,就像是台北陽明山上的高級溫泉會館,十足悠閒氛圍。
戴家山酒店是由一棟普通畲族土屋改造的「民宿」,建築師將遠離村莊的閒置農舍加以改造──原來的規模只是三棟不起眼的黃泥土坯房屋及石砌平頂小屋,擴建之後,面積約占一千平方公尺(約三百坪),目前規劃有八棟別墅。酒店跟村裡建築一樣,都是使用夯土手法建造,設計則取自當地山林,用色也以大地色彩為主,如此一來,建築整體便能融入山林中,呈現鄉土建築最原始的格調。
我們坐在戶外,感受微風吹拂過臉上,眼前的綠林讓小雨洗得翠綠,搭配著雲霧繚繞,令此刻的我覺得輕鬆,毫無雜念。其實這樣的場所,著眼的已非建築空間本身的精采程度,而是將建築化為一個載體、一個呈現方式,讓人可以在其中感受環境;而環境本身也是主角,因為若缺乏大環境背景,建築的存在就顯得不合理。
與此同時,這個建築空間也是傳承戴家山建築文化的載體,延續了畲族民族原有的文化,就如建築師張雷的宣言「反設計的設計,非山村的山村生活」。他認為到鄉村做設計的原則是:動作要少,不是去改變、去創造,而是去敬畏;特別是在鄉村裡做設計,因為比較沒有城市的條條框框,建築師有比較高的自由度,很容易就將鄉村作為一個建築的實驗場。然而此間更多要考慮的是這裡需要什麼?當地的居民需要什麼?⋯⋯這些遠比立用建築來表達創作者的理念來得重要!
南京南視覺畫廊改擴建
南京南視覺畫廊,又稱南視覺美術館(RCM ART MUSEUM),其前身是紅色經典藝術館、經典畫廊,總建築面積580㎡。
新址所在的南京2021藝術區將建成為中國長江三角洲最重要的獨立藝術區之一。新址原是江蘇省化工研究所遷離後留下的一座大院,當代藝術作品體積偏大,這裡廢棄的廠房正好提供了空間。經過改擴建後的南視覺,將更加適宜當代藝術的展示和交流。
新建和舊建築對於改造空間類型和材料技術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然而當今在新建築中對於場地歷史的輕率,對於房屋肌體的漠視等痼疾卻在舊建築改造中得到了醫治。在有限制的場地下,還原舊有環境至最初的狀態並重組適應新功能的空間秩序。舊工業建築改造是“物盡其用”,因此拒絕“裝飾”而選擇有節制的與之相匹配的技術策略,這恰恰不經意地回到了現代主義最初的理想。杉木板、鐵絲網、青磚等能迅速老化的材料模糊了時間的概念,“新”與“舊”在對話中逐漸融合。
南京大學戊己庚樓改造項目
設計階段:2013
建成時間:2013
項目地點:南京
建築面積:2000㎡
南京大學戊己庚樓建於1930 年,作為金陵大學古建築群的一部分,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戊己庚樓是典型的民國建築,採用了中西結合的大屋頂形式,建造方式則為局部混凝土框架結構,隔牆採用木板條。設計拆除了部分木板條隔牆,將原有單元式的宿舍格局改造成空間較為開放的建築設計工作室和研究室,建築空間裡所有具有時間記憶痕蹟的元素都被精心地保留下來,新加入的部分被處理成勻質的背景,突出了建築的歷史感,形成了記憶的場所。新與老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