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東豊雄/いとう とよお/Itou Toyoo
「風之塔」(Tower of Winds)
|
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
|
---|
引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A%E6%9D%B1%E8%B1%8A%E9%9B%84
1986年伊東豊雄的作品「風之塔」(Tower of Winds)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也將他推向國際當代建築師之列,此作品呈透明圓柱狀,是日本國鐵橫濱線的北幸地下街通風口,夜間照明相當有巧思,會依據噪音、風速等數據變化。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風之塔在2006年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金獎(RIBA Royal Gold Medal),列為1990年代重要的建築作品之一。
2001年,伊東豊雄以仙台媒體中心將自己的聲望更推高了一層,此獨特的建築作品使他獲得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終身成就金獅獎。仙台媒體中心是一所讓仙台市民使用的圖書館設施,伊東豊雄大膽的將建築外觀全採用透明的玻璃拼接,並能清楚的看見裡面如海草般不規則的管狀樑柱,使原本堅硬的建築外觀,變成了如水族箱一般柔軟感覺,亦有媒體稱其為「軟建築」的代表作。
「風之塔」(Tower of Winds)
「風之塔」(Tower of Winds)呈透明圓柱狀,是日本國鐵橫濱線的北幸地下街通風口,夜間照明相當有巧思,會依據噪音、風速等數據變化。位於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
透明性---21m高的外觀以沖孔鋁版包覆呈顯半透明性。
光線/連續性--由1000盞燈、12個霓虹圓環,組合成圖像變化的訊息燈光會隨著時間、噪音、風速而變化,形成互動式的都市地景。
流動性---風速與噪音多變的流動性格,轉化成電子時代即時的霓虹光影表現。
人文環境---風之塔修飾了橫濱火車站邊佈滿通風管與水塔的都市地景,成功地融合當代都市性格與環境因子,成為動態的都市數位媒體藝術與裝置地景。
虛擬---數位科技與建築的應用
仙台媒體中心
引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B%99%E5%8F%B0%E5%AA%92%E9%AB%94%E4%B8%AD%E5%BF%83
mediatheque在法文中的意思是「收納媒體的架子」。而仙台媒體中心是收集、保存了書籍,加上錄影帶、DVD、CD和CD-ROM之類,以影像或音樂為首的多種表現媒體。除了直接向來館者提供服務之外,也透過網頁進行市民的文化收容。
伊東豐雄設計的這個建築,是由六塊地板(金屬板),十三根形狀像搖晃海草,稱為管柱的鐵骨獨立軸之單純構造,構成地下2層,地上7層所有的空間。這種建築思想,與以「柱」來建的既有日本住屋相同。此外整面的玻璃,能從外面直接看到支柱的骨架結構,另一方面,在從中環視種滿櫸樹的定禪寺大街之際,裡外之間也充滿了一體感。
館內除了「媒體中心」的功能,還有藝術工作室和藝廊。在1樓的玻璃可以自由開關,在仙台定禪寺大街爵士音樂節之際,南側的玻璃全都會打開來進行藝術活動。和仙台光之祭典有關的活動也會在此舉行。
這樣的仙台媒體中心,讓許多面向定禪寺大街的仙台祭典和活動得以舉行,更飛快地提升定禪寺大街的功能,大大地發展了市府當局所謂的「學都仙台」「樂都仙台」
圖片都來自網路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