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下健三/たんげ けんぞう/Tange Kenzou
東京聖瑪利亞教堂 設計出一個具有神啟的空間 讓人不論站在哪個角度 都看不到教堂空間全貌的神祕空間 在外觀上使用雙曲拋物面的薄殼結構 超過3600平方公尺的空間 以8片RC的薄殼面 以十字形直角交叉 構成雙曲拋物面 使建築的構件較為輕巧 聖瑪利亞教堂的薄殼結構 不是幾何形狀 而是不規則的傾斜三角形 有如一隻等待飛翔的鳥 教堂外部以閃閃發光的不銹鋼 象徵聖母與基督的光輝 相較於外表的輝煌 內部則是形成洞穴一般的空間 薄殼曲面之間的玻璃 將外面的光線引入 在神聖的空間之下 為什麼需要柱呢 神指引我用牆來延伸成屋頂 而屋頂再延續成牆 就這樣空間的結構產生了連續 震撼於整體的空間設計 |
東京都新市政廳 朝京亡廣場旅館方向佈置了 43M七層高的部分 圍成一個半園形廣場 靠近海亞特世紀旅館方面 佈置了243M高的雙塔作為第一廳舍 雙塔總面寬108.8M 中間部分高150M 在日生大廈的南面 佈置的階梯狀的第二廳舍 34層163米高第一第二廳舍之間 設置中央林蔭道 把廳舍的三個部份 緊密的連接起來 並與廳舍南面的新宿 中央公園二大片綠化連成一體 建築立面是深淺花崗巖 與反射玻璃的組合 建築主體結構和外裝修壽命 以100年以上至200年考慮 內部裝修及設施以5-20年考慮更新 行政功能現代化--辦公自動化 所需的無柱靈活空間 預測資訊化時代的資訊功能的充實 發生災害時可以做為 瞭解整個東京確實情報的防災據點 |
---|
東京的聖瑪利亞教堂
東京的聖瑪利亞教堂本來完成於1899年,為木造的哥德式建築,不幸於二戰時燒毀。為慶祝日本政府承認天主教一百周年,於1961年開始競圖,當時參加的建築師都是一時之選,除了丹下健三之外,還有谷口吉郎,也包括丹下健三的老師前川國男。
引用:http://chuananhu.blogspot.tw/2014/06/blog-post_21.html
拿下優勝的丹下健三當時並非天主教徒,他並不了解天主教的教義,而是想要設計出一個具有神啟的空間:「要讓人不論站在哪個角度,都看不到教堂空間全貌的神祕空間。」
在建築的外觀上,丹下健三使用了「雙曲拋物面的薄殼結構」,使用混凝土鋼筋的薄殼建築在1950年代開始成熟的利用到建築上,知名的建築像是雪梨歌劇院 ,台灣東海大學 的思義堂都是同一種技術。
丹下健三與結構技師坪井善勝相互地討論,將技術與設計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超過3600平方公尺的空間之中,將8片RC的薄殼面以十字形直角交叉,構成雙曲拋物面,可以使建築的構件較為輕巧。
聖瑪利亞教堂的薄殼結構不是幾何形狀,而是不規則的傾斜三角形,有如一隻等待飛翔的鳥,造型與設計即使在今日看來都相當前衛,何況當時沒有電腦可以計算結構時,在施工上相當不容易。
教堂外部以閃閃發光的不銹鋼象徵聖母與基督的光輝,在東京的天空下,光芒射進社會與人類的心靈之中。相較於外表的輝煌,內部則是形成洞穴一般的空間,薄殼曲面之間的玻璃將外面的光線引入。丹下健三的想法認為:「在神聖的空間之下,為什麼需要柱呢?神指引我用牆來延伸成屋頂,而屋頂再延續成牆,就這樣空間的結構產生了連續。」
與西方所參觀的天主教教堂不同,沒有太多的裝飾與彩繪玻璃,內部由清水混凝土所形成的樸素空間,在高達四十公尺的廣闊空間中,連續且開放,透過外部的光線將視線引導至前方的十字架上,在這樣的空間中,人的心自然地沉澱而寧靜,謙卑地敬仰著造物主。
已經超過半世紀歷史的東京聖瑪利亞教堂,是丹下健三作品當中我最喜歡的。大多數的教會都會將大門正對馬路,然而設計聖瑪利亞教堂時,丹下健三讓參拜者先走到盧爾德之泉,再走入聖堂。
平日的午後,從JR目白站出來之後,我們在安靜的文教區與住宅區中散步,在遠處不意察覺到這棟建築。走進只有寥寥數人的教堂內,似乎感受不到宗教的神啟,而是震撼於整體的空間設計。
設計教堂時,丹下健三並非天主教徒,直到晚年才受洗,而建築大師的葬禮就在自己所設計的教堂中舉行。丹下健三不只是一個建築大師,他更帶領了一批後起之秀,並且成為第一位獲得普立茲建築獎的亞洲人。
廣島和平紀念公園、代代木體育場和聖馬利亞大教堂都是丹下健三早期的作品,也是創造力最高的時候,丹下健三不只蓋起一棟一棟的建築,他思考自身的文化、傳統,對於建築的機能性與城市、社會之間的關係都有很深刻的反思。
東京都新市政廳
引用:http://www.puuke.com/content/42050.html
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的作品。1985年11月設計開始,1988年3月開工,1991年3月建成。新市政廳包括一號樓、二號樓和議會樓三部分,總建築面積達35萬m 2,48層的一號樓是主樓,高達243m。該市政廳是日本戰後最引人注目的大工程之一,也是東京向21世紀發展的象徵。
丹下健三說,“從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時,方盒子一樣的房子不適用了。”“我的心情是想探索能夠開創今後歷史的東西,要向世界表示建築表現上更為豐富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鳥瞰
圖片來源:網路
東京的東京都新市政廳擬建于新宿副都中心。總用地面積4.2公頃,總建築面積要求37萬平米,在設計條件中要求新的廳舍應該成為21世紀發展的東京自治和文化象徵,國際城市東京的象徵。
丹下方案朝京亡廣場旅館方向佈置了43M七層高的部分,圍成一個半園形廣場,靠近海亞特世紀旅館方面佈置了243M高的雙塔作為第一廳舍,雙塔總面寬108.8M,中間部分高150M,在日生大廈的南面佈置的階梯狀的第二廳舍,34層163米高。在第一第二廳舍之間設置了中央林蔭道,把廳舍的三個部公緊密的連接起來,並與廳舍南面的新宿中央公園 二大片綠化連成一體,建 築立面是深淺花崗巖與反射玻璃的組合。建築主體結構和外裝修壽命以100年以上,至200年考慮。內部裝修及設施以5-20年考慮更新。
丹下認為,就新廳舍建築而言,最基本的是要考慮行政功能現代化--辦公自動化所需的無柱靈活空間,預測資訊化時代的資訊功能的充實。同時在發生災害時可以做為瞭解整個東京確實情報的防災據點。以此考慮了結構的堅固性。建築轉折部分,佈置了大量與此配合的的綠化,成為充滿人情味的空間。
市民廣場
議會廳入口
大會議廳內景
第一和第二市政廳的連接走廊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