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張(熱鍵:c)

 2008/07 天下雜誌 400期  曾端真

人生碰到困境在所難免,若我們缺乏面對困境需具備的能力和特質,便難以克服困境。

當現有的工作環境或工作要求,沒有挑戰到人們所缺少的某項特質或知識能力時,人們就會感覺自己處於順境。困境的定義則很主觀,我們甚至傾向於誇大解讀自身困境。有些人遭遇挫折後,被自己的失敗感、挫折感綁住,無法走出來,陷於一種停滯狀態。這是因為人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可以學習新的知識和能力,來因應那些困境。事實上,困難能夠讓人成長,端賴人們如何理解與利用這些困難。這正是所謂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那麼,我們該如何跨越困境?重要的是,要對困境有合於現實的理解,想想這個困境代表什麼意思,並且告訴自己此刻要學些什麼。對困境的解釋,將影響我們處理困境的態度和方法。若能告訴自己,「我必須學點新的知識和能力,來處理眼前的問題」,就不會讓自己坐困愁城。

一個人面對困境的態度,攸關他將向前邁進還是原地踏步,甚或一蹶不振。積極的態度是以合於現實的思考來釐清問題,認清自己要負多少責任,而不是只要求環境來配合他。這需要以智慧來判斷問題,以勇氣來承擔自己應付出的努力。不推諉失敗到他人和環境,也不以過去的創傷為藉口。很多人突破不了困境,是因沒有覺察到自己被過去的經驗困住了,也不知道應該超越過去的框架,在觀念、技能、眼界上成長。

跨越困境的能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幼年有培養出勇氣面對世界的人,比較願意去努力突破困境。而這種勇氣必須透過完成某些事物或親身體驗來養成。孩子的自信、能力感,來自完成某件事情的感覺和喜悅。對孩子的要求不能高過孩子所能承擔,才能讓孩子逐步累積成功的經驗,這是訓練孩子時的重要原則。當孩子有挫折感時,必須以鼓勵的方法讓他有勇氣繼續嘗試。如果沒有鼓勵,只是批評與要求,便無法讓孩子在完成事情的歷程中培養出面對困難的勇氣。

然而,如果你將現在的挫折歸咎於幼年沒有培養出勇氣,那就錯了。任何事只要你願意學,都能從現在開始訓練自己。

(曾端真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蘇育琪採訪整理)

心得分享:

大部分現代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父母呵護著長大,因此,當遇到困境時,往往會不知所措,如果沒有懂得學習解決困境的方法及抱持正確的心態,便很容易被困境打倒,導致產生嚴重的挫折感及失敗感,也會讓人日後一遇到事情就產生逃避與排斥的心態。
成長過程的順利與顛跛,都會影響日後處理事情的態度及方法。

因此唯有透過不停的自我學習,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面對並克服各種困境。學習是成長必經的過程,不論是微不足道或是驚天動地的事情,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就看我們用何種角度去解釋它。

文字:晨陽裝設【 裝潢 室內設計 空間設計  社區營造 農舍】W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晨陽設計 的頭像
    晨陽設計

    晨陽共好機構-晨陽開發設計有限公司

    晨陽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