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樓

位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邊
世界第二大的單體航站樓
T3主樓地面五層和地下兩層
T3-C(國內區)和T3-E(國際區)
“人”字形對稱在南北方向上遙相呼應
中間由紅色鋼結構的T3-D(國航國內區)
航站樓相連接
T3著名的“彩霞屋頂”
不僅絢麗美觀還能指方向
屋頂密布的條紋由紅色向橘黃色漸變
始終指向北
而地面以青色大理石為主
中間穿插黑色大理石地面
“黑色大理石地面就是每個主通道
候機室是一個開放的平台
坐在沙發上就能看見登機安檢的人流
甚至透過玻璃幕牆
看到窗外起降的飛機開闊的視野
建築外形在時尚元素中
融入中國古典意象
內部景觀彰顯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歷史
空中俯視猶如一條巨龍
形成了充滿整體動感的建築體量
看成為“龍吐碧珠”、“龍身”
“龍脊”、“龍鱗”、“龍鬚”五部分
又以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

約旦‧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

長相非常特別!
你會想起宮崎駿的魔法甲蟲
像蠍子、像金龜甲
如果變成紅、藍頂蓬
大概會覺得這是園遊會
其實這是特別模仿
貝都因遊牧民族帳篷而設計的頂蓬
創造了綿延組織的黑色圓頂屋篷
棋盤式鑲嵌的混凝頂篷
一波一波地覆蓋了整個航廈屋頂
遮蔽強烈光照
從伊斯蘭傳統也挪用部分建築元素
在每瓣圓頂下方都有葉狀雕飾
混凝圓柱方格也飾有植物莖
當陽光從其間的空溝篩落時
滿地散落美妙柔和光點
混凝土採用與週遭沙漠景色
搭配的柔和色澤
建材混合當地砂礪
混凝土的高熱質量(Thermal mass)
在在夏季天氣劇烈變化時
有助保持氣溫恆定
大量的透明玻璃落地窗
及透明電梯設計
提供美好採光
讓處機場內部的人能清楚熟悉方位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三號航站

引用:http://www.baike.com/wiki/%E5%8C%97%E4%BA%AC%E9%A6%96%E9%83%BD%E5%9B%BD%E9%99%85%E6%9C%BA%E5%9C%BA3%E5%8F%B7%E8%88%AA%E7%AB%99%E6%A5%BC

undefined

3號航站樓位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邊。T3主樓及其配套工程位於現有東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間。3號航站樓是世界第二大的單體航站樓。3號航站樓(T3)由主樓和國內候機廊、國際候機廊組成,配備了自動處理和高速傳輸的行李系統、快捷的旅客捷運系統以及信息系統,總建築面積98.6萬平方米。新建一條長3800米、寬60米的跑道,滿足F類飛機的使用要求,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三類精密自動飛機引導系統,這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起降導航系統,在很低的能見度下仍可實行飛機起降。世界上最大的飛機空中客車A380能夠順利起降。

undefined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由T3-C主樓、T3-D、T3-E國際候機廊和樓前交通系統組成。T3主樓地面五層和地下兩層,T3主樓一層為行李處理大廳、遠機位候機大廳、國內國際VIP;二層是旅客到達大廳、行李提取大廳、捷運站台;三層為國內旅客出港大廳;四層為辦票、餐飲大廳;五層為餐飲。T3-C(國內區)和T3-E(國際區)呈“人”字形對稱,在南北方向上遙相呼應,中間由紅色鋼結構的T3-D(國航國內區)航站樓相連接。南北向長2900米,寬790米,建築高度45米。三號航站樓比已有的兩座航站樓要大得多。

3號航站樓南北兩座建築(T3C和T3E)由於距離過長,兩座樓之間會建造旅客捷運系統以方便乘客。旅客捷運系統(APM)是一套無人駕駛的全自動旅客運輸系統。捷運系統採用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的設計方案,該系統採用軌旁和中控傳遞信號控制車輛的運行。行車路線單程長2080米。分別設置在T3C、T3D、T3E共有3個車站。

在T3航站樓內會不會迷路

T3著名的“彩霞屋頂”不僅絢麗、美觀,還能指方向,屋頂密布的條紋由紅色向橘黃色漸變,始終指向北。而地面以青色大理石為主,中間穿插黑色大理石地面。“黑色大理石地面,就是每個主通道。”旅客一旦迷路,無論是抬頭看屋頂,還是低頭看地面,都能很容易找到要去的地方。

undefined

在機場內轉向是很多乘客經常碰到的問題,但是在3號航站樓內,您再也轉不了向了。因為航站樓的屋頂是由鋼架結構組成,由於這些屋頂鋼管都是正南正北走向的,所以只要您抬頭看看屋頂線,就知道哪邊是北了。
航站樓內的屋頂色彩也獨具匠心,是由紅-橙-黃漸變的三種顏色構成的,這三種顏色分別位於航站樓內不同的區域,只要您看看屋頂的顏色,也就知道自己身處哪個區域了。

坐進舒適的VIP候機室,眼前的景象感覺很震撼:“和以前航站樓裡封閉式的VIP候機室不同,T3航站樓的候機室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坐在沙發上就能看見登機、安檢的人流,甚至能夠透過玻璃幕牆,看到窗外起降的飛機,這種開闊的視野以前可是從來沒有體驗過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的設計方案出自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之手,從空中俯視猶如一條巨龍,形成了充滿整體動感的建築體量。這種完整的建築格局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都將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體驗。整個3號航站樓工程可以看成為“龍吐碧珠”、“龍身”、“龍脊”、“龍鱗”、“龍鬚”五部分:

龍吐碧珠——指的是旅客進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GTC),俗稱停車樓。這一次擴建的停車樓面積為34萬平方米,擁有7000個停車位。

龍身——是擴建工程的主體。作為“龍身”的3號航站樓建築面積42.8萬平方米,南北向長2900米,寬790米,建築高度45米,由T3-C主樓、T3-D國際候機指廊、T3- E國際候機指廊組成。兩個對稱的“人”字形航站樓T3-C (國內區)和T3-E(國際區)在南北方向遙相呼應,中間由紅色鋼結構的T3-D航站樓相連接。

龍脊——指的是主樓雙曲穹拱形屋頂,這也是整個T3工程中最為壯觀的地方。這裡的鋼網架由紅、橙、橘紅、黃色等12種色彩起伏漸變而成,如同彩色雲霞托起騰飛的巨龍。

龍鱗——是屋頂上正三角形的天窗,從遠處看,猶如巨龍身上的鱗片。可以自然採光的“龍鱗”天窗,是國內機場首次運用這樣的技術。航站樓天花板上有155個這樣的採光天窗,能讓陽光灑向大廳的每個角落。

龍鬚——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設計師利用了本次擴建工程中同步配套投資建設的進場交通工程,包括三條高速公路、一條輕軌和一條地方路改造。

看點二
3號航站樓不僅建築外形在時尚元素中融入中國古典意象,內部景觀更是彰顯文明古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旅客步入T3值機大廳,迎面即是《紫微辰恆》雕塑,它的原型是我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張衡享譽世界的發明“渾天儀”,精巧逼真;國內進出港大廳擺放了4口大缸,名為《門海吉祥》,形似紫禁城太和殿兩側的銅缸;二層中軸線上,擺放了形似九龍壁的漢白玉製品——《九龍獻瑞》,東、西兩側是“曲苑風荷”和“高山流水”兩個別緻的休息區;T3國際區的園林建築是三號航站樓景觀的另一大亮點:15000平方米的免稅購物區以“御泉垂虹”噴泉景觀為核心,東、西兩側是“御園諧趣”、“吳門煙雨”皇家園林;國際進出港區還設有兩個巨幅屏風壁畫——《清明上河圖》和《長城萬里圖》 。旅客置身航站樓,猶如暢遊一座滿是稀世珍寶的藝術博物館,相信過往旅客都會收穫一份身心的愉悅與享受。專家們評價,3號航站樓的文化景觀繼承和豐富了中國傳統藝術文化,集觀賞性與功能性於一身,頌揚了中華文明的同時,又有旅客對T3的坐標定位功能。

看點三
3號航站樓內部的服務設施也同樣會使旅客感受到首都機場的人文關懷,人性化功能隨處可見。航站樓建築通透大方,屋頂被設計成155個“龍鱗”樣式的天窗,這種獨特的造型不但為航站樓的整體建築增添恢弘氣勢,更是國內機場首次運用的大規模自然採光設計思想,可以有效的節約照明能源;T3著名的“彩霞屋頂”還有一個獨特的功能——指方向,屋頂密布的條紋由紅色向橘黃色漸變,始終指向南北,旅客在航站樓內就不會擔心迷路了。此外,3號航站樓在功能設計上,也充分考慮到弱勢群體及特殊旅客的需要。溫馨周到的母嬰室;玩具、動畫片一應俱全的兒童活動區;環保設計的吸煙室告別了煙霧繚繞的環境;無障礙設施則使殘障旅客深切體會到首都機場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看點四
3號航站樓樓前道路寬敞,方向清晰。機場南線高速路連接兩條進場高速公路,機場第二高速路直通3號航站樓,軌道交通從東直門直通T2和T3的地面交通中心,機場北線高速路通至機場北面的貨運區,將使旅客更加方便快捷的出入機場。

在3號航站樓的抵港、離港層對巴士、出租車、社會車輛的流量,車體的大小,上客時間等製定相關的流程,為了減少旅客穿行航站樓前的車道,對3號航站樓的到港層實行封閉式管理,杜絕社會車輛通行。

為了方便旅客在不同航站樓之間換乘航班,機場新建連接T1、T2、T3三個航站樓之間的路側擺渡車,航站樓間聯絡道單程10公里,路側擺渡車的運行時間大約為15分鐘,在T1經停、在T2和T3逗留兩三分鐘,搭載旅客往復運行在三座航站樓的到港層之間。

3號航站樓前交通中心(GTC)與3號航站樓完美銜接,在高空望下,T3航站樓像一條長龍,而GTC則是龍口銜著的一顆明珠。GTC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車流集中且功能健全,共分四層,地下二層均為停車場,可停車約7000輛,地上二層則是四軌鐵路車站,有城市輕軌與市區直接相連,成為機場第二高速路、城鐵、機場航站樓聯絡道的交匯點。

看點五
3號航站樓採用的多樓連通的旅客捷運系統(APM),是一套無人駕駛的全自動旅客運輸系統。無線電視監控系統監控車廂內旅客情況,安全快捷、綠色環保。
APM系統的全程共有3個車站,分別設置在T3C、T3D、T3E,行車路線單程長2080米,最大發車間隔為3分鐘,高峰小時單向運送旅客可達4227名。APM站台使用玻璃幕牆阻擋旅客進入軌道區域,只有在列車到站後,車門和站台門同時打開時,旅客方可進入車廂。為防止進出港旅客混流,採用單側開門的方式,待進、出港旅客全部下車後,再打開另一側的車門和站台門,供出、進港旅客上車。

看點六
3號航站樓行李系統採用國際最先進的自動分揀和高速傳輸系統,自動化程度高,監控系統完備,容錯能力強。傳輸速度最高達10米/秒,高峰小時處理行李近2萬件。行李處理系統由出港、中轉、進港行李處理系統和行李空筐回送系統、早交行李存儲系統等組成。

3號航站樓的行李系統安裝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無線射頻身份識別系統,行李在運送過程中走到哪裡都會被監控和鎖定。同時,為了航空安全,T3的行李系統還安裝五級安檢系統,即使最細小、隱蔽的違禁物品也逃不過該系統的排查。還有17個大型的行李提取轉盤,航空公司只要將行李運到分揀口,系統只需要4.5分鐘就可以將這些行李傳送到行李提取轉盤這也將大大減少旅客等待提取行李的時間。

看點七
3號航站樓是高度信息化的航站樓。IATA CUTE平台支持的遠程值機、移動值機服務,60台IATA CUSS標準的通用自助值機服務、無線網絡覆蓋等。監控系統、五級安檢、二次身份認證系統都為航站樓安全運行、旅客安全出行提供保障。3號航站樓信息系統總投資11億元,規模為2號航站樓的3至4倍,其先進性和穩定性均領先於行業水平。

3號航站樓的航顯屏一共有1600多塊,是1號、2號航站樓總和的兩倍還多,其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個可以實現其個性化服務的平台,登機口的工作人員可以在指定航顯屏上自行發布一些臨時消息,比如大面積航班延誤時利用此平台告知旅客一些餐食安排、天氣情況等。信息源是航班顯示系統數據的源頭,決定信息更新的速度和準確性。1號、2號航站樓使用的是空管信息,信息更新相對滯後,尤其是在航班延誤時,旅客不能通過航顯獲得航班動態,為了解決此問題,3號航站樓信息源採用空管信息與航空公司信息結合的辦法,保證信息發布最大程度上的及時、準確。

機場信息系統中的離港系統,從辦理值機到登機的整個流程都依靠離港系統支持,與1號、2號航站樓較為傳統、功能有局限性的離港系統相比,3號航站樓的離港系統體現更多的是樞紐機場功能——不僅支持航空公司搭建個性化離港前端,更能通過機場提供的平台實現後台信息互聯,值機人員在為旅客辦理值機手續時,就可獲得旅客所到目的地作為經停站的中轉航班信息,給旅客提供前瞻性的服務。

3號航站樓將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旅客在3號航站樓可以隨時隨地“網上沖浪”;航空公司可以在旅客高峰期,增加移動值機業務,這是對航站樓固定資源的有力補充;餐飲、零售可以應用無線網絡推出無線零售等高服務品質的業務。

看點八
首都機場擴建工程助航燈光系統是基於高級地面活動引導及控制系統(簡稱單燈引導系統)下的助航燈光系統。該系統於2005年開始與擴建工程同期建設,整個系統建設投資高達6億人民幣,是第三條跑道工程建設投資的三倍之多。

單燈引導系統是一個能為飛機和車輛活動提供路由、引導和監視的系統,它能保證機場地面活動的安全、高效運行水平。國際民航組織規定,單燈引導系統分為5級,首都機場單燈引導系統是按4級標准設計建設的,啟用時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助航燈光系統。

為了給飛行員提供更為準確、清晰的引導信息,東區助航燈光實現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燈具,紅燈設在滑行道和交叉路口上,飛行員看見紅燈亮就要停止等候;綠燈是滑行道的中線燈,表明可以正常行使;黃燈為警示燈,提醒飛行員要快速駛出滑行道;而藍燈則是表示道面寬度的邊緣燈,這樣就清晰的區分了不同功能的燈光。

助航燈光系統滿足了給航班提供個性化引導服務的要求,後台系統集成後,將可以實現從飛機著陸一直到駛入指定機位的個性化路徑引導。每一架航班都由系統自動生成一套行使路徑,飛行員只需沿地面亮起的引導燈即可走正確的路徑、停靠正確的機位。而且該航班路徑上的引導燈只在航班即將到達的前方亮起,在航班駛過後會自動關閉,因此不會干擾其他航班的行使路徑,保證航班“各行其道”。

首都機場的單燈引導系統是一套設施先進、功能完備的系統,投入使用後將大大提高飛機滑行及跑道運行的安全保障,提高飛機地面運行效率和機場運行容量,給機組提供更準確、更簡單、更人性化的引導信息。助航燈光系統的單燈引導系統將更加確保首都機場高效、安全運行。

看點九
雙層多功能登機橋為國內首次採用。69座登機橋固定端供進出港共用,其中有18座組合登機橋可同時服務於兩架飛機。

看點十
從進場高速兩側到3號航站樓前,覆蓋植被總面積達70萬平方米,相當於GTC整體建築面積的兩倍多,並且採用多品種的植被和地面標高的錯落,營造出空間的立體層次。三號航站樓外有兩湖一河。景觀湖分為東湖 A,東湖B和西湖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蓄水量約50萬立方米。該景觀湖系統是保障汛期機場機坪雨水順利排出和周邊管線雨水的管線暢通的重要調蓄工具。這個系統以景觀湖為核心,利用湖體作為積蓄利用的中心,整個系統主要由雨水收集、中水處理回用、湖水水質保障等子系統組成。對於雨水利用工程,主要功能是進行雨水生態收集、淨化,截流截污和調蓄。同時作為首都機場新航站樓前的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觀,湖邊鬱鬱蔥蔥的綠色植物和景觀湖環境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呈現出優美景觀。

看點十一
首都T3航站樓的設計,作為一個超級樞紐機場航站樓,它擁有幾百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日常運行將不可避免要消耗巨大的能源。該項設計從最初的構思到建築設計各環節上都努力探索各種有利於生態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策略,提出了多項具有創新意義的設計技術方案。它充分利用自然採光,努力降低人工照明的消耗。在平面設計中盡量減小建築的進深,保持建築外表皮的開敞透明,保證在正常的情況下,大部分候機空間可以通過自然光來保持室內正常照度;設計中還取消了任何到頂的隔牆和機電設備,盡量保持室內空間的通透;將列車軌道設計在一個開放的溝壑中,採用開放的旅客捷運隧道空間,棄用了封閉的地下空間;此外,充分利用外幕牆和屋蓋的遮陽處理,以減少陽光輻射對室內耗能的影響。這些設計策略都表明了建築設計新的方向和新的變革,T3航站樓設計是有利於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設計。

undefined

undefined

圖片:來自網路

機場無敵》裝甲戰士,約旦‧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

引用: http://www.aace.com.tw/html/aesthetics/show.aspx?num=988&Page=1&bg_kind=3&sk_kind=19

undefined

位於約旦首都─安曼(Amman, Jordan)外圍的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Queen Alia International Airport),距離安曼市中心約30分鐘的車程,是約旦最主要的機場。

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的長相非常特別!你會想起宮崎駿的魔法甲蟲,像蠍子、像金龜甲,如果變成紅、藍頂蓬,大概會覺得這是園遊會。

undefined

近點看!
其實這是特別模仿貝都因遊牧民族帳篷而設計的頂蓬喔!

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建築由倫敦Foster + Partners所設計,他們從貝都因遊牧民族的帳篷獲得靈感,創造了綿延組織的黑色圓頂屋篷。

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因採組合式設計,方便每年擴建航廈,根據估計,旅客容納量將自每年350萬人次持續增加,到2030年將有每年1200萬位旅客過境。

undefined

棋盤式鑲嵌的混凝頂篷模仿自貝都因遊牧民族帳篷,一波一波地覆蓋了整個航廈屋頂,遮蔽強烈光照。

Foster + Partners從伊斯蘭傳統也挪用部分建築元素,在每瓣圓頂下方都有葉狀雕飾,混凝圓柱方格也飾有植物莖,當陽光從其間的空溝篩落時,滿地散落美妙柔和光點。

混凝土採用可與週遭沙漠景色搭配的柔和色澤,建材混合當地砂礪。混凝土的高熱質量(Thermal mass)在在夏季天氣劇烈變化時,有助保持氣溫恆定。

undefined

大量的透明玻璃落地窗,及透明電梯設計,提供美好採光,讓處機場內部的人能清楚熟悉方位。

登機門自中央大廳切割成兩翼擴展開,其他設備包括商品區、等候室、餐廳等,各區之間設有面向綠地園區的露天庭院,景觀優美之外亦可藉以改善空氣品質。

Foster + Partners主持設計師Mouzhan Majidi表示,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是一個很特別的企劃,它將安曼轉變成更舒適的活動中心,也因增強地區連結度,之後將面對不可避免的成長空間,目前新航廈能有效利用能源,之後也會適應階段性擴張計劃,提供約旦足夠的動能。

安曼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續有居民生活的都市之一,機場設計特別呼應當地建築傳統,以貝都因遊牧民族帳篷設計出圓頂屋篷結構,突顯地域特殊風俗文化。

同時也參考了約旦的傳統居住習慣,為慶祝家人團圓,約旦人會群聚在機場前庭隆重迎賓,大面積的景觀廣場,加上可供歇息的充足座椅,以及天然樹蔭,阿利亞皇后國際機場(Queen Alia International Airport)絕對是約旦接待、送別貴賓最棒的場地。

undefined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arrow
arrow

    chenya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