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崔愷

安陽殷墟博物館

設計利用中心下沉庭院
長長的迴轉坡道等
不同空間的變化
及材料的運用
方正的中央庭院敞口向天
打破了整個博物館過於
壓抑沉悶的感覺
同時作為展廳的前導空間
具有隱含的禮儀性
水刷豆石是外觀最基本的材料
用於面積有限的外牆
下沉坡道的側牆
演繹了博物館古樸內斂的表情
青銅牆體出現在中央庭院
四壁為稍高出周圍的地面
肌理顆粒粗獷樸素而厚重
展廳佈局的特點是以線性空間
引導觀眾的流線
由地面下沉到入口庭院
再由出口上升到地面
展線一氣呵成流暢緊湊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

設計了紅牆但不是用灰磚紅粉
而是用紅色的鋼構支起上百面響鼓
鼓面可敲鼓內藏燈白天是鼓晚上是燈

鼓燈結合為奧運搭起喜慶的紅門
在這裡我們選用了金黃
但不是用玻璃蓋瓦
而是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銅蕭
管上有孔風過可鳴管下有燈引導路人
在這裡我們還搭建了鐘樓
但不是敲擊報時的鐵器
是在鋼架上掛滿禮樂的鐘磬鈴
隨風搖擺清音可繞
我們還在窗前拉起細索
如琴弦般可以撥動
弦下的發聲器便會
送出美妙的音符
種上青竹擺上長凳
為客人們提供輕鬆
悠閒的休息環境
欣賞那隨風飄來的
東方禮樂不亦樂乎

 

 

 

北京數字出版信息中心

建築形態與規劃高度的關係---轉化
設計將控制高度和總面積的雙重約束,轉化為連續變化的流線型建築輪廓
既弱化了控高的限制充分利用了空間,為契機創造出簡潔流暢的建築形象

建築形態與周邊環境的關係---嵌入
流暢的建築形態與相鄰中海油大廈,形成良好的呼應關係兩者對曲線不同演繹
構成城市空間與建築形態連續感,自然生動生成方式使新建築嵌入既有環境

建築形態與功能空間的關係---生成
出版業務以小開間辦公室為主,通高的中庭空間改善內部工作環境,

不同尺度中庭或空中花園點綴其中,共同通過建築流動表層界定生成各不相同起伏形態

建築形態與企業形象的關係—意象
流動的建築形態與信息中心的抽象運作方式之間,有著相當的聯想關係
其表面的金屬材質組合,更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意象

外裝修材料與色彩---在現代與傳統之間
考慮西側五爺府的歷史、人文及景觀價值
讓信息中心與歷史環境建立共生關係
玻璃幕牆鈦鋅板屋面和博古架
傳達出的不僅有高技術的特徵
更讓人不免回望基地西側
五爺府簷牆之間的一抹暗色

 

 

 

 

 

 

 

 

 

 

 

 

 

 

 

 

 

 

 

 

 

引用: http://www.chinaasc.org/news/108217.html

1、安陽殷墟博物館


設計主持:崔愷
設計團隊:崔愷、張男、康凱、喻弢
設計類別:公共建築設計
建設地點:河南安陽
場地面積:6520㎡ 
建築面積:3525㎡ 
結構形式:框架結構
設計時間:2005年3月
完成時間:2005年9月

殷墟為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距今有3300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由於殷墟遺址範圍太大,博物館無法按常規設置在保護區的外圍或邊緣,而是選擇建於洹河西岸的遺址區中心地帶。為減少對近在咫尺的遺址區的干擾,設計盡量淡化和隱藏建築物體量,博物館主體沉入地下,地表用植被覆蓋,使建築與周圍的環境地貌渾然一體,最大限度地維持了殷墟遺址原有的面貌。

設計利用中心下沉庭院和長長的迴轉坡道等不同空間的變化,以及材料的運用,在細節處理上強化對遺址和文物的提示,全面地展現殷墟的各種考古成就和甲骨文、青銅器等珍稀文物的文化價值。方正的中央庭院敞口向天,打破了整個博物館過於壓抑沉悶的感覺;同時作為展廳的前導空間,具有隱含的禮儀性。

水刷豆石是博物館外觀最基本的材料,用於面積有限的外牆和下沉坡道的側牆。這種圓角的豆石取自當地,價格便宜,工藝簡單,但卻很好地演繹了博物館古樸而內斂的表情。青銅牆體出現在中央庭院,四壁為稍高出周圍的地面,肌理顆粒粗獷,樸素而厚重。

平面分區明確,前區展廳和后區藏品庫各自獨立又有方便的內部銜接。展廳佈局的特點是以線性空間引導觀眾的流線,由地面下沉到入口庭院,再由出口上升到地面,展線一氣呵成,流暢緊湊。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2、北京奧林匹克公園

總體設計:崔愷、傅曉銘、石磊
設計時間:2007年
竣工時間:2008年

奧運會來了,用什麼迎接遠方的客人?我們有了足夠多足夠好的比賽場館,我們有了足夠寬足夠長的奧運大道,我們有了足夠大足夠美的奧體公園和龍形水系,還有什麼呢?

一日,我應邀出席規委召開的會議,主題是討論奧運大道東側下沉庭院的景觀設計,如何結合中國元素。有人說複製幾個古典名園,但似乎尺度上有問題,有人提議用不同的植物、市樹市花,但客人們不易明白,當然也有季節問題。於是我想到牆,從萬里長城到私家庭院,牆有著不同的尺度,於是我想到了色彩,大紅、金黃、銅綠,代表了中國的堂皇。於是我想到了大片“英雄”和“無極”,略去在藝術上的爭論,那萬箭齊發、千旗招展的陣勢,也確有大國的氣派!

設計團隊受政府委託承擔了其中一個院子的設計。它位於七個下沉庭院中間,從南往北數是第三進。院子東側是龍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業,西側是地鐵奧運支線及部分商業空間,南北兩端與前後院子相通,是一個過渡性的空間。在這裡我們設計了紅牆,但不是用灰磚紅粉,而是用紅色的鋼構支起上百面“響鼓”。鼓面可敲,鼓內藏燈,白天是鼓晚上是燈,鼓燈結合為奧運搭起喜慶的紅門。在這裡我們選用了金黃,但不是用玻璃蓋瓦,而是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銅蕭”,管上有孔,風過可鳴,管下有燈,引導路人。在這裡我們還搭建了鐘樓,但不是敲擊報時的鐵器,而是在鋼架上掛滿禮樂的鐘磬鈴,隨風搖擺,清音可繞。我們還在窗前拉起細索,如琴弦般可以撥動,弦下的發聲器便會送出美妙的音符。除此之外,我們還種上青竹,擺上長凳,為客人們提供輕鬆悠閒的休息環境,欣賞那隨風飄來的東方禮樂,不亦樂乎?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3、北京數字出版信息中心 

設計主持:崔愷、單立欣
合作:鄭世偉、何詠梅、景泉、林琢、林蕾、周宇
工程地點:北京東城區
用地面積:10 454㎡
建築面積:49 000㎡
設計時間:2004年
竣工時間:2007年
攝影:張廣源

北京數字出版信息中心是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的綜合業務用房。建設用地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朝內大街後石道,東隔東二環西輔路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辦公樓,南臨朝內大街,西南部為佳龍大廈,北側為東四危改住宅樓,用地外西北角為文物保護建築——五爺府四合院。

建築形態與規劃高度的關係——轉化。設計將規劃控制高度和總面積的雙重約束,轉化為連續變化的流線型建築輪廓,既弱化了控高的限制,充分利用了空間,又以此為契機創造出簡潔流暢的建築形象。

建築形態與周邊環境的關係——嵌入。流暢的建築形態與相鄰中海油大廈形成良好的呼應關係,兩者對曲線的不同演繹構成城市空間與建築形態上的連續感。這種自然生動的生成方式使得新建築成為既有環境的嵌入者。

建築形態與功能空間的關係——生成。出版局業務用房以小開間辦公室為主,通高的中庭空間改善了內部的工作環境。不同尺度的中庭或空中花園點綴其中,共同通過建築流動表層的界定生成各不相同的起伏形態。

建築形態與企業形象的關係——意象。流動的建築形態與信息中心的抽象運作方式之間有著相當的聯想關係,其表面的金屬材質組合更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意象。在建築立面的玻璃密肋、青銅色“博古架”與信息條碼之間,在流動的鈦鋅板與翻開的書卷之間,建築造型成為企業形象的代言人。

外裝修材料與色彩——在現代與傳統之間。考慮西側五爺府的歷史、人文及景觀價值,讓信息中心與歷史環境建立共生關係。大廈的屋面選用灰綠色的鈦鋅板。為了防止東西曬,大廈的東西幕牆外各設置一層青銅色的“博古架”遮陽板。玻璃幕牆、鈦鋅板屋面和“博古架”傳達出的不僅有高技術的特徵,更讓人不免回望基地西側五爺府簷牆之間的一抹暗色。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arrow
arrow

    chenya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