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葉青

綠色建築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觀
更是一種平衡共享創新的價值觀
共享設計其核心內涵
共享參與權的過程
要體現權利和資源的共享
關係人共同參與設計
建築本身是一個共享平台
不僅提供健康舒適
資源高效利用的構築物
實現多方共贏
還要引導社會行為和人文
核心是立足本土 
以低耗為突破口
用精宜之道系統推行。
平衡規劃
基於碳氧平衡生態足跡
和生態補償技術
平衡自然環境與城市建設
既有建築與規劃目標之間的關係
在空間產業資源間取得平衡
推行診斷規劃實施運營評估五大步驟
相互關聯循環上升

引用: http://www.10333.com/details/2012/19998.shtml

葉青,1967年10月出生,199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建築學專業,獲碩士學位,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工、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2009年榮獲“第二屆全球華人青年建築師獎”(全球共9位華人獲獎)和“中國當代優秀青年建築師”榮譽稱號,擔任國際建築師協會可再生能源委員會中國代表、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生態城市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等社會職務。

帶領團隊在全國率先開展建築節能、綠色建築研究,躋身全國一流建科院行列。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築實現之道,創新地提出“共享設計 ”理論,其具體成果——建科大樓是低成本、本土化、可普及、經濟適宜性綠色建築的典範,獲得201 1年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一等獎、201 1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築工程一等獎,並結集出版以該項目論述“共享”理念的《共享設計》、《共享建造》、《共享運營》叢書。

 

一、設計理念
綠色建築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觀,更是一種平衡、共享、創新的價值觀。

(一)共享設計

其核心內涵有兩點:

1.設計是個共享參與權的過程,要體現權利和資源的共享,關係人共同參與設計:

2.建築本身是一個共享平台,不僅提供健康舒適、資源高效利用的構築物,實現多方共贏,還要引導社會行為和人文。核心是立足本土,以低耗為突破口,用精宜之道、系統推行。

(二)平衡規劃

基於碳氧平衡、生態足跡和生態補償技術,平衡自然環境與城市建設,既有建築與規劃目標之間的關係,在空間、產業、資源間取得平衡,推行診斷、規劃、實施、運營、評估五大步驟,相互關聯,循環上升。

二、代表作品

在多個重點、難點工程並在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總建築面積300多萬平方米,獲部、省、市等優秀設計獎40餘項,將科研成果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一)辦公

建科大樓,總建築面積1.82萬平方米,2009年3月建成並投入使用,201?1年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一等獎;2011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建築工程一等獎。合作者:張煒、袁小宜、沈馳、馬遠幸、彭世瑾、郭士良、周俊傑、蹇婕、龔小龍、王欣、鄢濤、陳澤廣、黃建強、劉俊躍

undefined

(二)住宅

深圳市體育新城安置小區,總建築面積41.3萬平方米,其萬平方米,配套設施6,6萬平方米。2006年國家財政部、建設再生能源示範項目,2008年獲華人住宅與住區高科技住宅設計獲深圳市住宅產業化示範項目。

合作者:朱炬禎、湛鶴、汪四新、彭世瑾、王莉芸、呂志王湘昀、楊萬恒、周俊傑、羅春燕、孫延超、馮能武、梁愷光
本文來源:大太陽建築網 負責編輯:李明

undefined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arrow
arrow

    chenya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