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 あんどう ただお
安藤忠雄地宙船 象徵便是新的地鐵澀谷站的誕生 |
狹山池博物館 兩道偌大的牆面瀑布 |
---|
安藤忠雄地宙船
引用: http://引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m9X1PsT8M
日本的年輕人文化及時尚的傳播基地,東京澀谷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其像徵便是新的地鐵澀谷站的誕生。看上去就像是在地中放置了一個巨大的蛋形宇宙船,故取名“地宙船”。與以往給人壓迫感的地鐵站不同,這裡,特別是其中從地下5層深的站台直通頂上層天花板的天井構造可以使人飽嚐開放感。以這個新澀谷站為中心,周圍正在展開“澀谷文化平台(Shibuya Culture Platform)構想”的重新開發項目。它的口號是讓澀谷成為“從全世界迎來賓客、聚集人心、產生感動、創造文化的大街”。
站台在地下5層
設計獨特的“地宙船”站,是6月份開通的東京地鐵公司副都心線澀谷站。副都心線連接了池袋、新宿和澀谷3大繁華市街,現在從埼玉縣和光市到澀谷,將來還預計要延伸到橫濱。地宙船長約80米、寬24米,是一個橢圓形的空間。地宙船的中央部分有一個大的通天空間,可以從集客層俯瞰到站台,是一個嶄新的構造。新澀谷站的檢票口設在地下2層,站台在地下5層(大約地下25米處)。站在高高天井下的站台上,也許確實有一種身居宇宙飛船中的感覺。
空調活用自然能源
承擔這一史無前例的地鐵站設計的是世界著名建築家安藤忠雄先生。安藤先生在“地宙船”站上採取了各種各樣的環保措施。例如,引進採用自然力的換氣系統。讓列車排出的熱氣上升排出室外,同時汲取涼爽的外氣進行換氣。地宙船內部的高大天井空間,也對這一換氣系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另外,採取了放射冷氣系統,在站台的地板下以及天井中環繞敷設冷卻管,讓冷水循環。據說通過活用這樣的系統等,可以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1000噸左右。
狹山池博物館
引用:http://onsoul.blog.fc2.com/blog-entry-5.html
狹山池建於飛鳥時代(七世紀),是日本最古老的水壩蓄水池,對於大阪府的農業灌溉,有非常大的幫助,為了紀念先人的遠見和計畫,而於2001年建立了狹山池博物館。
兩道偌大的牆面瀑布,從兩旁高高的屋頂宣洩而下,形成川流不息的巨大水牆,畫面壯觀,令人震懾。一個個旅人從水牆內的長長迴廊穿過,若隱若現,顯得神祕、渺小。
水流匯集成偌大的水池,水面上映照著天空的光線與色彩,光影搭配著嘩嘩嘩的水流聲……
峽山池博物館是安藤忠雄在二○○一年完成的作品,原來是十二世紀日本鎌倉時代供應附近農耕及生活飲水的一座人工湖,為了讓參訪者對環境有深刻的印象,進入館區前必須經過一條可以瀏覽大半湖面的環堤小徑,而人們對湖水的一點視覺暫留影像會延伸到博物館入口前的一片三面水簾瀑布,穿越絹絲般的水廊,時間隨著空間流動。 接著進入環形廣場,仰看天際線,除了安藤式的幾何形線條外,因應光影的變化,隱約可見日晷般的形象,暗喻著時光不息。 一進到博物館室內,就會被高十五公尺、長六十公尺的巨大堤岸剖面模型所震懾住,安藤忠雄以營造空間與環境氛圍的手法,來表現水利基礎設施工程的雄偉,讓展品本身的時間自然呈現。
▲ 博物館前的廣場:由遠處可見兩棟長方形的建物,右方的建物為博物館的主體。
▲ 廣場的入口處,圖片的左方跨越土台即為狹山池。
▲ 一走進入口,即被團團清水磚的迷宮所包圍。
▲ 再往前走,長廊的右方為水池。
▲ 長廊的對面為博物館建築的主體,水池與建物中央的溝,為此博物館的驚爆點,另建物的形狀為何建成此長條狀?
▲ 長郎的盡頭:左轉為電梯,安藤用許多建築上的隱庇性,造成造訪者每一個階段有層次並驚嘆的感覺。
▲ 電梯向下...門一打開 → 聽到非常吵雜的川流水聲.
▲ 一整個語塞,我們根本是處於一個遮雨棚的狀態,兩屏水慕噴謝而下,相當的奔騰。
▲ 由空照角度來看比較容易一探究竟,左右兩面水牆川流直下,中間形成一蓄水池,安藤的建築也表達了狹山池為水壩蓄水池的意涵。
▲ 圖片中央的小門為真正博物管的入口處
▲ 一走進小門,是清水磚的圓形迴廊,走一圈剛好到真正入口處。
▲ 一進門......一床大型的山璧佇立於整個空間,原來是安藤將整個防波堤的斷面搬進整個博物館,長62公尺X高15.4公尺,
為了收納這巨大物,也就是博物館主體長方體的原因,斷面可看出一層一層的痕跡,其痕跡是每個年代增加堤防高度的痕跡。
▲ 粗糙的防波堤與平滑的清水磚產生強烈對比。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