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坂茂/ばん しげる

阪茂為顧客設計出充滿創意的方案
還在人道主義領域作出貢獻
對其20年來走訪世界各地災區
協助災民以低成本建造
可循環利用的收容所及住房
深受日本木匠的簡約精神影響
建築設計以具空間感及節約聞名

在構建救災避難所時
經常採用硬紙管和集裝箱等
常見材料的實驗性運用
他的結構性創新
和他對竹子、織物、紙板
再生紙纖維與塑料複合材料等
非傳統材料的創造性使用

可回收的硬紙管作為牆壁
因為它們容易取材
價格低廉便於運輸安裝和拆卸
而且能夠防水、防火和循環利用

引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D%82%E8%8C%82


阪茂(1957年8月5日-),是一名出身於東京都的日本建築師,在東京、巴黎和紐約擁有工作室。阪茂熱心於將建築技術運用於人道主義事業,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作品賞、吉岡獎、JIA新人獎和普里茲克建築獎等多項與建築有關的獎項,被譽為「建築界的奇才」

坂茂是繼安藤忠雄、伊東豐雄等之後,第7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人。評審認為他對建築有豐富知識,着重嶄新的物料與科技,不斷追求創新,其建築還為遭受重大損失與傷害的民眾提供棲身之地[7]:「坂茂不僅為顧客設計出充滿創意的方案,還在人道主義領域作出貢獻,對其20年來走訪世界各地災區,協助災民以低成本建造可循環利用的收容所及住房,給予高度肯定。」

在獲悉得獎以後,坂茂表示「繼續聆聽我的服務對象,無論他們是私人住宅客戶還是救災工作中的人們」,「我把這個獎項看成是對自己的鼓勵,我對自己堅持的事業不是改弦更張,而是繼續成長。」[8]「我當建築師後經常對自己的職業失望,因為我發現建築師總是幫權貴設計豪宅。然而我也必須在窮人和富人之間平衡,因為我需要富人的錢來繼續我的工作。」他也認為,「建築師必須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幫助災民,即使是臨時住宅,也應舒適、美觀。」「我對賺錢不感興趣,只要我能的建築能使人開心,我便開心。」

特色

阪茂深受日本木匠的簡約精神影響,建築設計以具空間感及節約聞名,代表作包括了靈感來自中式編織帽,以具通風效果的木格子作支架的法國龐比度中心梅斯分館;以木材打造主體,木樑之間相互扣鎖,且沒有金屬接頭的瑞士公司Tamedia總部大樓;以強化纖維的膠帶接連二十米長的紙筒,再以木拱撐起的世博日本館,以及位於日本埼玉縣,由透明的瓦楞膠板包圍而成的「裸宅」。他的作品也非常注重環境保護,例如他在東京的森林區建造自己的住宅時,一棵樹都沒有遭到砍伐

災區用臨時房屋

阪茂在建築學上專門研究使用硬紙管、竹子、織物、紙板以及再生紙纖維和塑膠複合材料等創新且輕巧便宜的建材建造房屋,並在1994年首次將作品實踐於人道主義事業,在盧旺達大屠殺後為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擔任顧問,研發相關技術以設計臨時收容中心,此後也為土耳其(1999年伊茲密特地震後)、印度西部(2001年印度古吉拉突邦大地震後)、斯里蘭卡(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後)、海地(2010年海地地震後)等地設計臨時房屋。阪茂亦曾在1995年的阪神大震災開發出“紙木宅”,將獲贈的啤酒箱內填滿沙袋作為地基,再將硬紙管垂直排列成牆壁,搭建臨時房屋,另外還為神戶災民設計了一個用硬紙管搭建的社區中心。2008年,阪茂在四川大地震後用類似技術為災區建造臨時小學,並在3年後的基督城地震中利用紙木材搭建臨時卡紙大教堂,暫代嚴重受損的基督城座堂,成為當地新地標。

主要設計作品

• 「幕牆宅」(東京,1995年)
• 鷹取Paper Dome紙教堂(長田區,1995年,於2006年遷往臺灣南投縣埔裡鎮)
• JR 田澤湖站(仙北市,1997年)
• 「羽根木之森」(世田谷區,1997年)
• 「Nemu之木美術館」(ねむの木美術館)(掛川市,1999)
• 2000年世界博覽會日本館(漢諾威,2000年)
• GC牙科醫療 大阪營業所大樓(大阪,2000年)
• 「裸宅」(埼玉市,2000年)
• 今井篤紀念體育館(大館市,2002年)
• 「PAM- 紙的資料館」(長泉町,2002年)
• GC牙科醫療 名古屋營業所(名古屋,2004年)
• 勃艮第運河資料館、船屋(勃艮第,2004年)
• 遊牧美術館(紐約,2005年;聖莫尼卡,2006年;東京,2007年)
• 成蹊大學情報圖書館(武藏野市,2006年)
• 尼古拉斯·G·海耶克中心(銀座,2007年)
• 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梅斯,2010年)
•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博物館常設展覽“人道歷程”:減輕自然風險展區[16](日內瓦,2013年)
• tamedia傳媒總部新大樓(蘇黎世,2013年)
• 阿斯彭藝術博物館(阿斯彭,2014年)

得獎

• 每日設計獎大獎 (1995年)
• 日本建築家協會第3屆關西建築家獎大獎(1996年)
• 吉岡獎(1996年)
• JIA新人獎(1997年)
• 第18屆日本建築學會東北建築獎(1998年)
• 「柏林·藝術·時間」獲獎 (2000年)
• 松井源吾獎(2001年)
• 法國建築學會獎章(2004年)
• 湯瑪斯·傑佛遜建築獎(2005年)
• 阿諾德·威廉·布倫納紀念建築獎(2005年)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 藝術選獎文部科学大臣獎(2012年)
• 普利茲克建築獎(2014年)

引用:http://www.mmag.com.tw/ad/20140325-architect-880

在構建救災避難所時,坂茂經常採用可回收的硬紙管作為牆壁,因為它們容易取材;價格低廉;便於運輸、安裝和拆卸;而且能夠防水、防火和循環利用。他說,在日本的成長經歷培養了自己不浪費材料的信念。

坂茂的人道主義工作開始於對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救助,有數百萬人因此而流離失所。坂茂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提出了用硬紙管建造收容所的想法,並受聘成為顧問。 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後,他再次貢獻出自己的時間和才華。在那裡,坂茂開發出了「紙木宅」,將人們捐贈的啤酒箱內填滿沙袋作為地基,再將硬紙管垂直排列形成房屋的牆壁。坂茂還為神戶災民設計了一個用硬紙管搭建的社區中心。它後來被拆散,並於2008年運往台灣重建。

undefined

▲纸木宅 1995年日本神户

坂茂經常與當地災民、學生和其他志願者合作建造這些救災項目。 1995年,他創立了一個名為VAN的非政府組織(NGO)—建築師志願者網絡。每次發生地震、海嘯、颶風或戰爭,他都會領導VAN的志願者前往當地,其中包括日本、土耳其、印度、斯里蘭卡、中國、海地、意大利、新西蘭和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

undefined

▲盧安達紙質難民避難所 1999年

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勳爵說:「坂茂象徵著大自然的力量,鑑於他在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為無家可歸者和喪失財產者提供的志願服務,這一提法恰如其分。而且,他還完全符合Architectural Pantheon建築聖殿的幾項資質—他對工作對像有著深厚的理解,特別強調對尖端材料和技術的運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執著;創新永無止境;獨到的眼光以及敏銳的感官。他還擁有任何普利茲克獎得主都必不可少卻又難以描摹的氣質。」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對坂茂的評審辭特別強調了他對硬紙管和集裝箱等常見材料的實驗性運用;他的結構性創新;和他對竹子、織物、紙板以及再生紙纖維與塑料複合材料等非傳統材料的創造性使用。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arrow
arrow

    chenya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