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陳 邁 費宗澄

引用:http://fca.com.tw/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為綜合性建築設計機構,服務項目包括築設計、土地開發計劃、區域規劃、工程顧問、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

本事務所由費宗澄、陳邁二位建築師聯合於民國六十三年秋成立,於開業前,兩位主持建築師已於台灣、美國及歐洲累積豐富的專業訓練與實務經驗,三十餘年來並集合及儲訓多方面的設計規劃人員,針對每一個案的規模、特性、經費與時間,組織出具有特性工作團隊,符合業主個別的需求。

本事務所之經驗跨越不同尺度與功能之建築物及建築群,包括商業、辦公、住宅、公共設施、醫院、博物館、體育設施、旅館及高科技房等,亦專精於巨大複雜的工程、規劃及都市設計。本事務所之組織及工作流程經過多年經驗的累積與改進,旨在提供面面俱到的設計。本事務所已完成的主要工程包括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國科會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林口中正運動公園綜合體育館等大型工程。

本事務所致力於揉合我國文化傳統上之優點,及最新的技術與觀念,以先進之電腦設備,輔助提供高效率高品質及造價合理的設計,宗邁建築師與本國之經濟、社會的進步共同成長,經歷過最嚴苛的考驗,並不斷的追求設計上的品質、卓越及進步為各界服務。

本事務所歷年獲獎無數,主持人陳邁及費宗澄建築師並分別於榮獲內政部頒第一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規劃設計貢獻獎及第四屆規劃設計貢獻獎,陳邁建築師並獲頒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建築金獎建設三十年特別貢獻獎及中華民國建築學會頒第一屆學會會士榮譽,並於2014年獲頒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

陳邁

引用:http://www.forgemind.net/phpbb/viewtopic.php?t=32844

陳邁從事建築專業五十餘年,長期帶領建築社群與社會互動,他強調建築的「構築性」和「公共性」,主張建築是以「形」為題材的公共藝術,必須能塑造公共空間和生活,並有效服務使用者,代表建築有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交大圖書館、宜蘭體育館等。

在建築界,陳邁不是明星般的建築師,代表作包括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等。他的人和作品一樣,低調、優雅、簡潔,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默默散發正面的力量。

知道得獎消息時,陳邁正在上海與女兒度假。請他談得獎心得,他談的不是自己,而是對台灣建築界的憂心:「和大陸相比,台灣建築師不能再有優越感,必須不斷努力,多給年輕建築師機會!」

陳邁一九三○年生於上海,高中畢業便隻身流亡來台,卅歲才如願轉入成大建築系。也許因求學過程波折多,一九七四年他和費宗澄創辦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便以提攜後進、「給年輕人機會」著稱。事務所目標不只是蓋房子、更是「儲訓設計規畫人才」。

評審稱許陳邁「長期帶領建築社群與社會互動」,陳邁自己也視創辦「建築改革社」為最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擔任創社社長的他指出,台灣的建築師考試制度、採購法、及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建築教育,在在扼殺台灣的建築人才。因此,近年他推動建築革命,包括參與設計建築師考試題庫、推動鬆綁不合時宜的建築師認證等。

陳邁經常往返台北、上海兩地。他指出,台灣有許多優秀的年輕建築師,卻因市場太小,機會與薪水遠低於對岸同樣水準的建築師。

「台灣的國際競圖太多、給年輕建築師的機會太少!」他表示,台灣舉辦國際競圖是為了「與國際接軌」,但若機會都給了國際大師,如何培育自己的建築師?因此,每次他拿到國際競圖案,都會找來年輕、有潛力的建築師一起合作、傳承經驗,在業界傳為美談。

費宗澄
費宗澄先生,1941年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系,1965年獲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建築學士,1973於紐約普萊特學院獲都市計劃碩士,目前是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主管建築規劃、設計及行政業務。

經歷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審議委員會委員
中華營建基金會法規委員會委員
淡江大學 建築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一、二屆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
Parsons, Brinckerhoff/Pokorny & Pertz
Philip Johnson & Richard Foster
Anne Arundle County Associated Architects

費宗澄建築師是宗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1941年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系,1965年獲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建築學士,1973於紐約普萊特學院獲都市計劃碩士
。至今已累積四十餘年專業經驗,宗邁已完成了超過百棟建築及贏得了多項專業獎賞。

費宗澄先生早期曾於國際知名之Philip Johnson建築師事務所服務。曾負責紐約李曼學院規劃案、紐約巴納德學院之米爾邦克館、紐約醫學院之草場集合住宅案以及紐約大學校園規劃案。此外亦曾擔任台北市鐵路地下化可行性分析案專案經理。
費宗澄先生於1974與同窗陳邁建築師創始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四十餘年來致力發展宗邁為一提供全面設計服務之事務所。
內政部「建築技術審議委員會」委員
內政部「建築師懲戒覆審委員會」委員
交通部公共藝術審議會委員
交通部民用航局「桃園國際機場二期航站區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執行小組及徵選小組委員
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容積率定義研修」案主持人(80-81年)
內政部「高層建築物建築執照預審及委託審查辦法審訂」案主持人(80-81年)

內政部頒第四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規劃設計貢獻獎
台安醫院-中華民國68年度建築師雜誌奬/台北市政府76年度優良奬
林口中正運動公園綜合體育館-台灣省政府77年度優良建築奬
台大醫院-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82年度國際合作設計奬/內政部85年度優良智慧型設計奬
華亞科技總部大樓-2005年桃花源建築獎
南港軟體園區第二期新建工程- 2001年第九屆中華建築金石奬施工品質類首奬/2003年第十一屆中華建築金石奬規劃設計類首奬/內政部建築研究 所九十年度建築工程自動化 – 施工技術與機具自動化
中和地政事與捐處中和分處聯合辦公大樓暨地下公共停車場興建工程-新北市政府100年度公共工程優質奬/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11屆公共工程金質奬-公共工程品質優良奬優奬

林口中正運動公園綜合體育館

引用:http://fca.com.tw/portfolio/%E6%9E%97%E5%8F%A3%E9%AB%94%E8%82%B2%E9%A4%A8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設計說明
因體育館量體龐大,故配置於基地之下方,在地形之限制下,與園區主入口保持最大的距離,規劃一主要道路通至體育館主入口,並設噴水池及一組旗杆於入口環狀車道之中央及兩側。

因需提供數量龐大之車位,故停車場配置於基地北側,可由南、北側進出,並規劃一完善之出入動線系統、機車與小行車分開,大行車停車場則配置於體育館之西北側,並設公共廁所。

觀眾席呈碗狀,分上、中、下三段,固定座位約11000席,競賽場內另設活動席約4000席,固定觀眾席以預力懸臂結構樑為主結構。

體育館之直徑132M,自地下層至頂最高點,高度47.7 1M,涵蓋面積1.4公頃,分別以48根V型鋼骨鋼筋混凝土柱支撐半球型三角鋼架屋頂,建築量體極龐大,故在二層設一環繞體育館之平台供比賽或集會中場觀眾休息,並能在視覺上降低建築物之尺度。

附屬空間如辦公室、休息室、公共廁所、球隊休息室、更衣室、裁判休息室、記者及貴賓席均環繞橢圓形比賽場地配置,進出比賽場地之出入口平均分布,出入方便。

室內活動座椅
為配合各項使用功能,提供專用之折疊座椅,在有限的空間下做較靈活之運用,提供3691個活動座位(其中2191個座位為階梯式),可以自由收放擺置,任意調整,並配合活動地板之功能及活動作各種變化。

undefined

圖片來自網路

台大醫院

引用:http://fca.com.tw/portfolio/national-taiwan-university-hospital/

undefined

設計說明
臺大醫院整建計畫總共分成幾個不同階段進行,開始時由美國Friesen International公司作Master Plan,接著由美國Douglass & PSP公司做初步設計,並由美國Ryan Advisor公司做機能需求分析及特殊使用空間機能分析等三個階段的先頭規劃工作,然後才由宗邁做接續之細部設計與監造工作,但是前面三個階段之規劃在做細部設計時,隨院方檢討實際需求後所作之變更確是非常龐大的工作量。由於臺大醫院為一2000病床之現代化醫院,在規模上可說是少數世界級醫院之一,尤其本身乃一已具教學地位與歷史性之教學醫院,必須達到教學、研究、醫療三者並重之目標,因規模過於龐大,故診斷治療之空間需求量非常大,並且需集中於較低之樓層,是以建築面積為140M*180M,幾乎是建築樓層之極限面積,這些集中在低層的大面積診斷治療空間就成為此綜合醫療體之根,然而上部再長出兩棟高層病房棟及臨床研究與醫護值班兩棟大樓,且因四棟大樓之間仍有密切之關係,故需以空橋相互連通。

設計條件與解決方法
整建計劃基本上要解決的問題千頭萬緒,尤其醫院與醫學院各部門的規模都很大,隨便舉幾個例子:像外科的24間開刀房包括心臟外科、骨科、神經外科、泌尿科、一般外科及移植等,各式各樣其專門性與對機能要求之精度本身夠複雜,甚至比一般小醫院要大很多,而這樣的一個單位只是整建計劃中的ㄧ小部分,其他如急診與加護病房等等都是特殊的醫療單位。每一個單位都是一個重要的設計單元,因此在這樣的一個規劃設計案中,除了各別去解決各單位特殊機能與需求外,更重要而且必須要掌握的是這些機能、大小不同的單位集合在一起時,相互交疊之間的矛盾衝突要減到最低,更要有合理的合作關係,把複雜的因素簡單化、系統化、才能將四千多名員工、病患、家屬及相關人員等每天總有上萬人出入的醫療中心營運自如。因此諸多的單元設計無法在此一一贅述,只能將整建計劃中要解決的整體重要問題部分,概念性地略述於后:在設計條件方面,前面已略述有關基地的特性與限制,無論醫院、醫學院兩者都不能因整建而影響其上課、實驗以及醫院營運的正常作業,幸好醫學院還有短暫之寒暑假,可作局部之調配,但是醫學院的研究部門卻全年不休息,其次醫學院散落在院址各處之房舍及藥圃應如何規劃依序拆除遷移,都是實現整建計劃的關鍵條件,而另一項重要工作是整建範圍太大,使用單位多且大,如何分配其適當之位置、面積及優先順序的訂定,都是非常複雜而困難的事。

每一單位的主管在醫學界都有相當的地位,因此在其專業之觀點上對設計常有重要的影響,而與其他部門一起時所造成之爭執也多,但規劃者必須要從整體的關係著眼,來協調各部門之間,甚至部門本身的相互關係。就此在眾多待解決的設計中只舉二點為例,第一就是動線問題,以主要動線的位置分配來說,仁愛路以學生教授出入為主,中山南路則是病患、家屬、訪客以及部分與舊院連絡之醫療人員與員工(將來地下道完成後作連通關係)。徐州路完全為急診部之出入。林森南路則為員工及服務性運輸出入(停車場出入、垃圾處理、器材物品運輸等)。而醫院內部之動線可分為病人、家屬、醫護人員、物料輸送、資訊傳遞(如X光片、病歷表、電腦資料等)以及其他的服務動線,前兩項是屬於人員方面,其實病人與家屬也要分開為不同的動線,後幾項則為物料的動線,這種不同的分類動線主要是依靠電梯系統或運輸系統來區分。東址新院內共43座電梯作為垂直交通的連繫,而水平的動線除了每層主要走道外,還有各幢間的空中通道,而垂直與水平動線之間太長太多的曲折,因此不得不靠指標系統作為輔助引導。又從需求來區分,如需要採光通風之病房、感染控制之清潔走道與汙衣物走道之分區,在就是集中相關之設施的動線如供應中心、機電中心、垃圾處理設施及汙水處理等等。這些不同分類的動線都是經過長時間整體規劃經院方認可而逐部定案的。

在醫院建築首重機能的原則之下,既是千頭萬緒複雜的內涵又是每一單位空間,因數量龐大形成單調的外觀,常是大型醫院不容易在造型上有較豐富創造的原因。在設計上希望將數量多而複雜的單元統合後,盡量找出一些共通的模矩以變統一簡化,因此難免產生單調甚至枯燥之外型,這種大型醫院設計者在筋疲力盡好不容易把千頭萬緒的機能整理協調到一定程度時,往往設計的時間上,已不容再回頭重新調整建築造型(這可能是醫院建築常面臨的致命傷),好不好看對醫院而言雖然通常不是最重要的事,但是在這樣一座醫療機器裡生活的人,無論是病患、醫療人員或訪客,除了應考慮機器運作的動線外就是如何多重視一些人的需求,則是設計者很大的使命。

所以無可奈何之餘總希望多點人性化的措施,這時候已經說不上是設計就說妝點吧!因此這個整建計畫中,整個規劃、設計直到監造,每個階段實際上都是在戰鬥或在被鬥爭中掙扎,基本上在龐大複雜的建築工程中「設計」的含義往往被人誤解,視同一般ˇ的產品,設計者雖有才華、能力之不同,但設計本身是依種不斷求盡善盡美的工作,且無止盡,而在短時間內要定案的設計,常常是妥協的結果,只是取其某時段要求的條件下的結果,如果以產品的觀點要求,則每個設計都在個別階段依工程制度確定。而大規模的設計卻常常要回頭簡視整體關係。倘因需求不斷修正而動全身,這樣既不能照顧全局又不符工程制度上的要求,因此整個規劃就變成一種長期的戰鬥,而工程的所謂「是非」就變成不斷的被鬥爭。在這種現實結果之下,會使設計只滿足需求的起碼要求即可,根本沒有不斷追求盡善盡美的創作條件與鼓勵。但是經過十多年得折磨也好「設計」鬥爭也好,設計者對於這樣一個長期經營的工程案,最多還是希望在醫院生活的人,能多接觸到一些帶有人性的妝點,來鼓勵提昇生命的意義。

undefined

undefined

圖片來自網路

晨陽設計官網:www.chen-yang.com.tw
晨陽設計隨意窩:http://blog.xuite.net/chenyang168/DECO
晨陽設計痞客邦:http://chenyang168.pixnet.net/blog
晨陽設計新浪微博:http://weibo.com/ChenYangGroup
晨陽設計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henyang/

arrow
arrow

    chenyang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